「減薪滅赤」得不償失

  周小松 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特區政府早前預告2024/25年度將錄得赤字,社會隨即有意見提出公務員應大幅減薪來縮減政府開支「滅赤」,但真的有必要嗎?公務員減薪帶來的負面影響甚多,政府作為全港最大僱主,帶頭向公務員減薪將引發連鎖反應,不僅資助機構會參考,更可能引起部分私人機構跟隨,打工仔女們是否能夠接受要減人工?減薪潮來臨的話,只會削弱市民的消費信心,增加通縮風險,甚至影響外資對投資香港的信心,進一步拖慢經濟復甦步伐,結果將會得不償失。

  公務員薪金只佔政府經常性開支約兩成多,即使減薪,對「滅赤」效用亦有限,政治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政府財政儲備雖然較高峰回落,但經濟基礎條件相對穩健,失業率持續處於較低水平、GPD錄得增長和通脹溫和,只是復甦幅度較預期慢,因此未來更應聚焦如何投放資源推動經濟發展,開源增加收入來解決財赤問題,而非單純消極地大幅減少內部開支。

  公務員目前空缺率已超過10%,個別前線崗位空缺情況更嚴峻,例如文書助理空缺率高達16.6%。文書助理長期難以填補人手空缺的原因之一,就是薪金欠競爭力,入職月薪只有15,180元,與私人市場存在落差,難以吸引人才加入。倘若公務員全面減薪,導致空缺率惡化和人手流失加劇,影響行政效率和各項政策的落實,這絕非市民大眾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