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茶餐廳話當年 肉味水免費待客
茶餐廳前身是冰室,早年香港只有西餐廳提供西式食物,收費昂貴,於是部分食肆開始提供廉價西餐小食。最初,冰室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食物例如咖啡、奶茶、紅豆冰、三文治、多士等,但不售賣飯菜;部分設有麵包工場,生產菠蘿包、蛋撻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人受西式飲食風俗影響,加上勞動人口大增,食客需求改變,冰室提供的食品種類逐漸增加,開始結合西餐館和餐室的模式,演變成為今天的茶餐廳,提供簡易的粵菜、歐美食品及香港本地食物,較大規模的茶餐廳會供應晚飯小菜。
大部分茶餐廳在顧客坐好後,會先給客人每人一杯茶水,以往叫「吉水」,相傳「吉水」源自老廣州的飯店「混吉」,後來傳至香港的茶餐廳或雲吞麵店。當時這些小型食店會用沸水做成清湯,而午餐肉、香腸這一類食物也會滾一滾才給顧客進食,早年香港經濟差,物資匱乏,所以茶餐廳和粥麵店會用這些有肉味的水招呼客人,當顧客一坐下,茶餐廳侍應即免費奉上一碗「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