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促限制移民人士享港醫療福利
【大公報訊】記者義昊報道: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表示移民港人回流享受公營醫療服務衍生出額外及不必要的公帑開支,亦不符合本地社會最大利益。他認為,政府面對財赤,節流是主要手段,但是「對自己人是非常嚴苛,對『外人』非常慷慨」,他要求政府「刀口向外」。
難仿效消費券時做法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時表示,對「外人」定義有疑問,因這些人士仍持有香港身份證,又指以「刀口向外」來形容移民港人,「似乎重了一點!」他說,政府暫無意要求所有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合資格的人士,在每次就診的時候提供居港的日數資料,並限制他們使用服務,強調有關議題需要經社會廣泛討論,才能達至共識。
盧寵茂強調,公營醫療服務是香港醫療體系的基石,政府在制訂社會福利措施及各項的公營服務的時候,需要顧及到多項的複雜因素,包括人口結構、成本效益及社會公平性等,因此不同的社會福利措施及公益服務的運作模式,包括服務範圍、資格準則及資助水平等因而會有所不同。他強調,醫管局作為主要的公營醫療服務提供者,致力落實政府的政策目標,包括確保符合資格的市民,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不能 夠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表示,現時本港公營醫療的資源非常緊張,公帑應用在居住在香港的市民身上。他提及,政府發放消費券時,曾要求一些市民提供過去36個月居住證明,問及有關例子及原則可否應用在一些回流醫病的情況。盧寵茂表示,消費券政府是一次性政策,惟醫療服務是連續性的政策,並說「如果要做這件事,會對醫護人員帶來沉重的壓力。」他提及,坊間指回流醫病是一個很沉重的數字,當局存有疑問,「是不是好像坊間所說的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