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深圳灣口岸出入更方便
【大公報訊】記者郭若溪深圳報道:深圳灣口岸地鐵開通後,極大的便利了兩地市民的出行。近日,記者從深圳市南山區建築工務署獲悉,為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深圳灣口岸公共交通接駁功能,應對地鐵開通後深圳灣口岸客流的提升。深圳灣口岸公共交通接駁區交通改善工程已正式啟動,包括拆除並新建四處公共交通接駁場站,其中社會車場站含的士落客區,佔地8200平方米,預計蛇年春節後可以交付使用。
深圳灣口岸於2007年啟用,是亞洲最大的客貨綜合性公路口岸。設計日均跨境貨檢能力約為4萬輛車,日均客運通關能力為6萬人次。據統計,目前深圳灣口岸工作日日均旅客通關量約7-9萬人次,周末日均通關量約11-13萬人次,已遠超口岸的原設計服務能力。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拆除並新建四處公共交通接駁場站,將原有社會車輛緩衝停車場、旅巴停車場、公交停車場、的士停車場依次調整為旅巴接駁場站,佔地5300平方米,25個泊位;公交接駁場站,佔地7700平方米,40個泊位;社會車場站,含的士落客區,佔地8200平方米;的士上客區,佔地6500平方米,120個泊位。
聯檢大樓交通接駁更方便
此外,增設全覆蓋式風雨連廊銜接人行天橋、落客區、口岸聯檢大樓及地鐵口,旅客步行到口岸毋須擔心暴曬或風雨,通關體驗將得到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改造後旅客接駁路徑更加便捷,出租車上落客區域距離聯檢大樓更近。目前,出租車上落客區域需穿過一條馬路才能進入口岸,改造後旅客下車後通過風雨連廊直接到達出入境大廳,通行時間相比現在可節約3到5分鐘。
由於此次改造不涉及到邊檢、海關等區域的改造,因此改造後深圳灣口岸機動車出入境車道數基本不變,通關時間基本不變。但公共交通接駁區接駁場站的面積增加了約1.1倍,並實現了出租車、網約車的上落客分區,其中出租車排隊空間顯著增加,約為現狀的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