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篇/特朗普捲土重來加劇西方政治分裂\周八駿

  特朗普尚未第二度就任美國總統,卻已在候任的幾十天裏展示其政治風格。首先,他顯示對其第一次任美國總統的承繼,企圖說明他被拜登取代是一個錯誤;同時,他又展示不同於拜登政府的政策意向,企圖反映唯他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關於前一點,一個鮮明的事例是,特朗普已宣布,自2025年1月20日即他重返白宮首日起,向中國加徵10%進口關稅以及向加拿大、墨西哥分別徵25%進口關稅。

  關於後一點,事例就更多了。其中,尤其令國際社會普遍驚詫的是,特朗普宣稱,他上任後將收回巴拿馬運河,將重新收購格陵蘭島,而且,一再稱加拿大是美國的第51州,稱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是美國第51州州長。

  特朗普和盤托出了他領導美國擴張版圖的圖謀。至今,加拿大總理和朝野採取隱忍的態度,因為,特朗普尚是口言而無實際舉措來「吞併」加拿大。但是,巴拿馬政府、丹麥政府和格陵蘭自治政府,皆已公開斷然拒絕特朗普的主張。特朗普不會就此作罷,他接掌美國總統職權後,必定有所動作。毋須贅言,勢必引發美國同相關國家的外交風波,甚至可能殃及其他領域。

  無獨有偶。被特朗普任命為「政府效率部」兩名聯席負責人之一的馬斯克,不僅對美國既有公營部門說三道四,例如,他批評美聯儲人員過多;而且,對尚未離任的拜登總統惡毒攻擊,對德國、英國等盟國內政指手畫腳。

  2025年1月2日,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嚴重指控即將離任的總統拜登「犯下叛國罪」。他是在評論一位用戶的帖子時做上述表述的。該用戶稱,拜登政府並未確保邊境安全:「他們故意開放邊境,這是叛國行為。」馬斯克的回應是──「100%叛國」。

  馬斯克對拜登的惡毒攻擊,未見特朗普出面予以澄清,可以理解為默認。這不是童言無忌的口沒遮攔,無疑這將會加劇原已不共戴天的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廝殺」。

  威逼盟友 削弱美國影響力

  馬斯克還公然干預德國、英國內政。2024年12月21日,他在社交平台X上首次表達對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稱只有該黨才能「拯救德國」。12月28日,他在德國《星期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發文稱,德國正處於「經濟和文化崩潰的邊緣」「傳統政黨在德國失敗了。德國選擇黨,雖然它被描述為極右翼,但它代表了一種政治現實主義,這引起了許多德國人的共鳴,人們認為當權者忽視了自己的擔憂。」「德國選擇黨可以拯救德國,使其免於成為過去自己的影子。」同日,馬斯克為干預德國內政辯護稱,他在德國有「重大投資」,故有權對德國政治發表評論。這是典型的帝國主義論調!

  2025年1月1日,馬斯克支持英國極右翼政黨改革英國黨,稱:「投票給改革英國黨,這是唯一希望。」1月2日,馬斯克多次公開批評英國首相斯塔默,呼籲英國政府釋放該國極右翼組織英國保衛聯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前領導人湯米·羅賓遜(Tommy Robinson)。原名史蒂芬·亞克斯利─列儂(Stephen Yaxley-Lennon)的湯米·羅賓遜,去年英國爆發13年來最大規模騷亂時,因為在網上發布大量煽動性言論,當年10月因藐視法庭罪被判入獄18個月。馬斯克質問:「為什麼湯米·羅賓遜因為說實話而被監禁?他應該被釋放,那些掩蓋這場鬧劇的人應該替他進監獄。」

  1月2日,馬斯克轉發一條關於工黨政府支持率下滑的帖子稱:「英國應該舉行新的選舉。」改革英國黨黨魁法拉奇(Nigel Farage)同馬斯克在某件事上意見相左。1月5日,馬斯克稱,法拉奇應辭任該黨黨魁。

  馬斯克干預德英兩國內政,特朗普也未予以澄清,可以理解為默認。

  拜登政府貫徹特朗普第一任內的第二位國務卿蓬佩奧關於組建國際民主聯盟以對抗所謂「威權」的宣示,拉攏美國盟友,召開所謂「全球民主峰會」,矛頭指向中國、俄羅斯。

  可以斷言,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未來四年,不僅將繼續演出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政治把戲,而且將在西方陣營組建極右翼聯盟以挑戰西方傳統政治派別。後者同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不可調和的搏殺相聯繫,將加劇西方政治分裂。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