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價格飆升 台藥房恐掀倒閉潮
目前台灣萬物皆漲價,部分中藥材價格更是漲翻天。有業者擔憂地表示,若情況持續惡化,台灣恐再掀起一波中藥房倒閉潮。島內輿論指出,台灣中藥行業的「倒閉潮」危機迫在眉睫,台當局的「中藥材振興計劃」卻毫無進展。
島內業界表示,大陸藥材難以替代,民進黨當局搞「去中國化」,持續升高兩岸對立對抗,嚴重阻礙兩岸中醫藥合作交流,嚴重損害業界生計,對台灣民眾的健康也是百害而無一利。
【大公報訊】據台媒報道:目前台灣很多中藥價格飛漲。台灣錦龍堂參藥行負責人郭錦龍稱,黃連去年初每台斤(1台斤等於600克)約1000元(新台幣,下同),到了年底價格超過6000元;當歸去年初每台斤超過300元,年底逾1000元;黃芪去年初每台斤超過300元,年底超過700元。其他像酸棗仁每台斤700多元,今年年初已高達5000多元,許多中藥商擔心滯銷不敢進貨,暫時以滇棗仁替代,但藥效不佳。不少客人詢問價格後,面有難色地離去,客源平均減少約1/3。
藥價飆漲,加上消費族群、消費形態改變,不少業者擔憂倒閉潮來襲。台灣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稱,台灣傳統中藥行在上世紀90年代全盛時期有1.5萬多家,但隨着時間推移逐漸衰減,在2016年至2017年的倒閉潮中,一年就關了六七百家,目前僅剩7000多家,等於一半已經消失。
現在台灣大部分中藥行經營者均已超過60歲,不見新世代接班,許多店舖後繼無人。澎湖縣金生中藥房已開業近80年,業者陳八龍為自家中藥舖的第三代傳人。陳八龍表示,最近一兩年,很少看到年輕顧客上門,消費者幾乎都是阿嬤、阿公,每月所得有限,根本不敢讓子女接手。
「新南向」無助解決藥材危機
對於近期台灣中藥材價格飆漲的問題,台灣「衞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第二科科長謝采蓓稱,台灣中藥材漲價或缺貨的原因很多,包括氣候變遷影響產量、土地租金及人力成本提高、人為炒作囤貨等。台衞福部門隨後提出計劃扶持本地中藥材種植,同時指望從「新南向」地區增加中藥材來源。
然而,島內業者無奈地表示,台灣九成中藥材來自大陸,如果要改從東南亞進口,產量少,難以取代。
台媒早前報道也提到,大部分越南藥材以原料形式出口,且零散、單一,缺乏統合,部分藥用植物還無法符合其他國家及地區要求的標準。此外,就算是成品售價,越南也難和大陸企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