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倉儲式超市興起 傳統大賣場急轉型\李潔儀
倉儲式會員超市近年成為行業風口,更備受北上消費的港人青睞,每逢假日總是大包小包的,買得不亦樂乎。調研機構艾媒諮詢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全國倉儲會員超市的市場規模將達387.8億元人民幣。
實行會員制的倉儲式超市,包括山姆、Costco(開市客)、麥德龍近年積極在內地攻城略地,令前置倉的經營模式捲土重來,自家品牌商品更是銷售「王牌」。以Costco為例,旗下自家品牌Kirkland佔總貨品約30%比重,即提高商品差異化的程度,貨品更較同類型產品便宜15%至20%,成為會員的搶手貨。
相反,風光一時無兩的大賣場模式變得式微,傳統超市更是黯然失色,多間傳統超市紛紛市加入「調改潮」,包括永輝超市、華潤萬家、步步高相繼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例如提升服務細節、質量把關、調整商品結構。其中,永輝超市已完成29家門店調改工作,預計春節前開業調改店將達40至50家。
事實上,傳統超市一直面對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因此除了經營模式轉型,打造差異化的商品才是破局的關鍵,商品才是最大的競爭力,只有獨特的自家品牌商品才能留住消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