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字水】漢賦大家司馬相如 華麗詞句疑藏諷諫

●仇英《上林圖》(局部)。 資料圖片
●仇英《上林圖》(局部)。 資料圖片

  戰國時期,趙國大臣藺相如不僅「完璧歸趙」,還赴「澠池之會」,彰顯其智慧;又為求趙國將相和睦,不給外敵有機可乘,而處處忍讓廉頗,終令廉頗明白而「負荊請罪」。一齣「將相和」,成全二人名傳千古,更是理想政治家之典範。不過,他並非今日的主角。

  後世漢朝有位文學家、辭賦家,非常仰慕藺相如,索性改名相如,他就是博學多才、名留後世的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字的由來也是因藺相如曾官至上卿,可見司馬相如對藺相如是何等傾心仰慕。

  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少年時喜歡讀書,也愛擊劍,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漢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僅二十出頭的司馬相如入朝為官,任武騎常侍。可惜景帝並非喜好辭賦文學的儒雅皇帝,司馬相如也就沒有受提拔欣賞。七年之後,梁王劉武入朝,隨從中有鄒陽、枚乘等辭賦名家,司馬相如見到他們非常投契,大有相逢恨晚之感。於是他託病辭去官職,以門客身份做了梁王的座上客。

  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學愛好者相伴,大大刺激了司馬相如的創作精神,很快就寫成他的漢賦名篇《子虛賦》。這篇文章辭藻華麗,結構嚴謹。主要的情節是由兩個虛擬人物楚國的「子虛先生」和齊國的「烏有先生」的對話所構成,兩人盡在誇耀自己的國君出獵的情景。內容包括有華麗宮殿、廣闊園囿、上萬騎士。又有無數的飛鳥、走獸,湖澤高山亦有壯觀之處。加上無數的鄭國美女,與無窮無盡的「俶儻瑰瑋,異方殊類,珍怪鳥獸,萬端鱗崒,充牣其中者,不可勝記」。二人浮誇之對話,遂帶出「子虛烏有」這個成語的典故。

  琴挑卓文君 「書生小姐」私奔

  可惜好景不常,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梁王病故,門下文人墨客星散,司馬相如也只好回到老家成都,這時他已三十多歲。在投靠臨邛縣令王吉的路上,遇到臨邛富翁卓王孫,由此譜寫一段「琴挑卓文君」的傳奇愛情故事。

  卓文君乃卓王孫之女,溫婉賢淑,姿色嬌美,《西京雜記》說她:「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她亦精通音律,善彈琴。她16歲嫁人,可惜新寡,正在娘家寡居。

  她對司馬相如早聞其名,心存仰慕。在一次相如赴卓王孫家的筵席上,相如以一曲《鳳求凰》,不只令賓客大為讚嘆,也令躲在後面偷聽的卓文君大為傾心。正是聽琴音而知雅意,二人相約連夜私奔,逃回成都。

  卓王孫知二人私奔,勃然大怒,不准家人接濟理會。二人為生計,開了家小酒館,由文君負責「當爐煮酒」,相如則負責打理雜務。卓王孫不忍愛女拋頭露面地去賣酒,只好資助他們,給予僕人和百萬錢財作嫁妝,讓他們生活美滿些。二人的女兒名為「琴心」,以誌二人之結合。

  王闓運認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是「史公欲為古今女子開一奇局,使皆能自拔耳」,即太史公借此事鼓勵女子爭取婚姻自由。陳銳說:「讀《史記》,疑相如文君事不可入國史,推司馬意,蓋取其開擇婿一法耳。」

  再度應宣 獻《上林賦》

  武帝即位,他非常喜歡辭賦,特召喚各地辭賦家入朝為官,相如也在應宣之列。武帝見相如,大讚他的《子虛賦》氣勢恢宏,是非常難得的佳作。但相如回答《子虛賦》是獻給梁王的,若武帝喜歡,則再寫一篇歌頌天子的作品。後來,相如就根據武帝遊獵上林苑的場面,寫成了另一名篇《上林賦》。

  《上林賦》可算是漢賦的頂峰作品,其鋪陳的描寫達到了極致,顯示出高度的修辭技巧。相如放手鋪寫,文章結構宏大,層次嚴密,語言富麗堂皇。句式亦多變化,加上對偶、排比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全篇顯得氣勢磅礴,形成鋪張揚厲的風格,也確立了漢賦的體制。然而,也有人指這正是漢賦缺點所在,因這會使得文章呆板凝重。

  也有人認為相如用意上是為了勸諫漢武帝,因這《子虛賦》和《上林賦》的結尾都有諷喻之辭。但是賦中的描寫,極盡渲染了奢侈的帝王生活,極大滿足了武帝的虛榮心。不過,就不知真或假了。

  總結來說,相如的創作,擺脫了模仿楚聲之俗套,對文學發展,確有功勞。魯迅先生指出:「蓋漢興好楚聲,武帝左右親信,如朱買臣等,多以楚辭進,而相如獨變其體,益以瑋奇之意,飾以綺麗之辭,句之短長,亦不拘成法,與當時甚不同。」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