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 繪寫民富邊穩幸福畫卷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綜合報道 邊民富則邊境固,邊疆穩則國家安。全國政協早前在北京召開「加強和創新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遠程協商會,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有關部門負責人線上線下深入協商,為夯實基層基礎,提升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
深入推進平安邊境建設 夯實穩邊護邊基層基礎
為籌備好此次會議,去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報翔率隊赴雲南開展實地調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委員赴廣西開展實地調研,並委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開展協同調研。
調研組發現,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還存在村一級優秀人才數量不足、部門間統籌協調力度不夠、沿邊地區總體發展水準仍然相對落後、風險源頭防控和化解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徐令義建議,堅持黨建引領,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基層治理格局。持續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改善邊境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深入推進平安邊境建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宣傳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群眾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加強平安邊境建設有助於推進邊境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白少康同樣認為,需要加強平安邊境建設。他建議,加強平安邊境建設頂層設計,構建與現代化國家相匹配的邊境安全戰略。夯實穩邊護邊基層基礎,推動完善基層群眾參與維護邊境安全的組織形式和制度管道。
邊疆民族地區邁向現代化,離不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作為民族地區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管雲鴻認為,民族團結有利於促進邊境地區穩定繁榮發展。目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合力還需進一步凝聚、參與廣度深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對此,管雲鴻建議要持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引領作用,積極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拓寬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網路空間。
「面對基層治理事務複雜、難題矛盾多、治理難度大的現狀,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政協副主席阿衣木沙·托合塔洪坦承發言,直指問題。
「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邊境地區基層治理人才基礎。」阿衣木沙·托合塔洪建議,採用模擬演練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社會治理在崗人員提供全面培訓,提升社會治理人才隊伍能力水準。加強邊境村鎮建設,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品質,提升「引人」「留人」能力。
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前置處理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社會穩定和安全是各族人民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是不斷築牢祖國邊境地區安全穩定屏障過程中的一道「必答題」。
「矛盾糾紛是引發邊境地區基層治理的風險隱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苟護生今年赴西藏、廣西、雲南等邊境地區就基層社會治理開展調研。在他看來,中共十八大以來,邊境地區軟硬體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但基層治理仍存在一些困難挑戰。
苟護生建議,築牢邊境基層治理思想根基,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邊境基層治理。加強隱患排查,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前置處理。強化多方協同,形成邊境基層治理強大合力。
隨着邊境地區的長期穩定和邊境貿易的蓬勃發展,跨境婚姻現象愈益增多,在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積極因素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性、複雜性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監察委員會原委員盧希表示,邊境地區跨境婚姻管理問題突出表現在蔓延性、衍生性、複雜性等方面,亟須源頭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
盧希建議,健全完善「外籍配偶」動態管理資訊系統,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完善涉外婚姻登記制度,簡化登記程式,及時出台加強涉外婚姻中介管理的意見;鼓勵各方力量因地制宜,通過捐贈、法律援助、心理疏導、適應性培訓等形式,協同解決跨境地區社會治理難題。
「要堅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管道作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主動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政協副主席趙金以雲南省政協探索政協協商助力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做法為例指出。
近年來,雲南省、市(州)、縣三級政協聯動,採取「固定+移動」的方式,在基層搭建「院壩協商」平台,圍繞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協商議事活動,構建起了一套政協協商與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有效銜接的運行機制。兩年來在邊境基層社區村寨,推動解決具體問題4,000餘個。
「開展『院壩協商』,為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搭建了新平台,在助力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中找到了新途徑。」趙金建議,建立健全基層協商與政協協商的協同配合機制,形成協商民主在推動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合力。健全完善邊境地區政協協商意見建議採納、落實、回饋機制,增強政協協商助力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社會組織通過政府公益項目搭建的平台,可以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多管道匯集資源,成為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劉啟芳以社會工作者的身份,在吉林、廣西、新疆、雲南的邊境地區工作了11年。她認為,應當讓社會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參與邊境地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劉啟芳建議,當地政府建立統一的邊境社會治理政策資訊發布平台,完善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的溝通聯絡機制。加大由政府主導的專門針對邊境地區社會組織的培訓力度,有效提升工作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