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區議會以人為本 豐富社區文化提升公信力

  穆家駿 全國青聯委員 灣仔區議員

  隨着新一屆區議會運作滿一周年,我們有必要對灣仔區議會的運作進行一次全面的反思與評估。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個新的地區治理體系不僅實現了議會架構形式上的轉變,更在實質上為社區治理帶來了新的氣象。作為灣仔區議會的一員,筆者有幸親歷這一過程,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區議會在社區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完善地區治理後新一屆區議會的成立,標誌着香港政制的一次重大變革。與以往的分散小區所組成的議會運作相比,新一屆區議會強調了社區不同持份者的參與。灣仔區議會在這一框架下,致力於建立一個開放的平台,不僅與地區「三會」充分合作,還與新建立的關愛隊做好協同工作,比如在風災過後,馬上到社區有需要的街坊家中探訪,並清理風災過後樹枝等。

  與此同時,灣仔區議會也推出「會見市民計劃」,更於上任的首日就開展「街頭社區會客室」。在過去的一年中,灣仔區議會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都會舉辦「街頭社區會客室」活動,邀請居民向區議員提出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讓市民能夠更直接地參與社區事務的討論;也使區議員能夠做好「下情上報、上情下達」的工作。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區議會的公信力,更有效地反映了居民的需求與期望。通過這些互動,區議會得以更好地理解居民的關切,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措施。

  隨着新區議會的運作,我們看到灣仔社區治理出現了一些新的氣象。首先,區議會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配合特區政府振興地區經濟的政策而成立的振興經濟小組,積極籌辦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活動,並設置具有地區特色的打卡地標,在灣仔海濱放置了50支不同年代的電燈柱,一方面反映灣仔作為全港第一個發電廠的所在地,同時在灣仔海濱放置也能吸引大批本地以及外地遊客,促進本地商業繁榮。

  其次,社區的多元參與也成為了一個顯著特徵。在新區議會的推動下,我們吸引了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的居民參與社區活動。在農曆新年前,灣仔區議會、關愛隊及食物環境衞生署合作,推行地區大掃除活動,提升社區環境衛生,增強居民的生活質素。而筆者擔任灣仔區議會食物環境衞生委員會主席,鑒於早前灣仔鼠患問題影響區內居民以及商戶,故此更籌備了「消鼠奇兵」系列滅鼠清潔運動,與區內大型中資企業合作,實現「政、商、民」三方協作,除了第一階段開展鼠患報料熱線以及為區內法團、商戶舉辦防鼠講座,更開展第二階段為區內大廈免費安裝鼠擋,積極減低灣仔的鼠患指數。這不僅豐富了社區文化,也提升了當區居民和企業的凝聚力,為區議會帶來了新的視角與創新思維,這對於灣仔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展望未來,灣仔區議會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動社區治理的進一步發展。筆者將與其餘九位議員一同計劃加強與居民的溝通,建立長效的互動機制,確保每位居民的聲音都能被聽見。此外,我們也將積極探索社區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本地商業的繁榮,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在過去的這一年中,筆者深刻體會到,社區治理的成功不僅依賴於區議會的努力,更需要每位居民的支持與參與。灣仔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來打拚,只要我們攜手合作,就能為灣仔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