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鷹姨姨」勉學童不言棄:一手一腳一樣行善

●「飛鷹姨姨」鄧英蘭勉勵同學在面對困難時,要用積極的心態應對。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飛鷹姨姨」鄧英蘭勉勵同學在面對困難時,要用積極的心態應對。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感動香江校園分享會」昨日在保良局朱正賢小學舉行,由「2023感動香江人物」、「飛鷹姨姨」鄧英蘭為該學校約200名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分享自身經歷。鄧英蘭說,自己因為意外失去了左手和左腳後,面對重重困難,但依然選擇堅強面對,並不斷學習如何適應新生活。她積極的人生態度,打動了在場的學生,讓他們體悟到感恩和永不放棄精神的可貴。

  鄧英蘭先邀請同學分享現時面對的困難。在座同學紛紛表示,考試壓力大、功課不會做、默書好辛苦……鄧英蘭隨後開始分享自己年輕時的不幸經歷—她面對的困難是「失去一手一腳」。

  「人生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困難,但身邊總會有人幫助自己,因此生活充滿希望。」她告訴同學們,必須抱有感恩的心,感謝每一個幫助自己的人,並勇敢面對將來遇到的困難。

  「施比受更為有福,」鄧英蘭強調,每個人不僅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幫助,更要主動去關心和幫助他人,因此即使經歷了不幸,她依然經常參與義工活動,將自己的愛心和祝福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將祝福送給他人 收穫更多幸福

  為了言傳身教,2008年汶川地震後,她帶同女兒前往四川,進入災區,以自身經歷為在地震中遇到不幸的兒童講解生存之道。她希望,學生們能夠學會將自己的祝福送給身邊的人,並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鄧英蘭的分享不僅限於感恩和付出,還強調了堅持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她以自己在醫院的七次手術為例,告訴孩子們在面對困難時,絕不能放棄希望,要用積極的心態應對困難,「例如用腳踩指甲鉗,自己幫自己剪手指甲,亦不失為一種樂趣。」

  她還分享了自己「單手單腳」學習「海豚式」游泳的過程,向同學們展示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出路。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讓她在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克服挑戰,最終不僅能夠獨立生活,還能照顧社會上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將愛心傳播,以生命影響生命。

  談到特區政府現時對殘疾人士的協助,鄧英蘭認為,在自己行動不便的30年多年間,看到香港的社區設施已逐步增多,對此表示讚揚,並期望政府加快速度,進一步完善社區設施。

  聽了鄧英蘭的分享,學生們很有感觸。溫同學說:「我永遠感恩,感謝身邊所有人的幫助,感謝自己有機會和能力,面對美好的將來和挑戰。」王同學說,或許自己以後未必非常成功、出名,但希望自己也能「對他人友善,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