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中介實錄之應對有法】港籲外勞勿搵中介 招聘需符兩地法規
勞福局:內地執法機構會追究違規持牌勞務公司
輸入外勞涉及兩地政策及制度,但問題的核心是未受兩地法例規管的中介、艇仔或管理公司等團夥從中渾水摸魚。他們利用各種名目、兩地的信息差,以及外勞怕事的弱點,設局哄騙甚至剝削外勞。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輸港外勞招聘程序有待進一步規範,局方與國家商務部一直保持密切聯絡,依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他呼籲,外勞無須經中介向全國14家合法勞務公司應聘香港職位,只要他們不光顧中介,直接向勞務公司應徵,就能確保招聘過程符合兩地法規,「假使有勞務公司也參與到超額收取勞務費等不法行為,有關機構也會依法追究。」●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截至2024年11月底,香港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已批出37,500個配額,加上行業計劃共批出58,000個配額,緩解了多個行業人手短缺。目前輸入外勞的合法渠道,是由香港僱主向勞工處申請配額,之後親自或經職業介紹所,向全國合法的14間勞務公司在各省市招募人手。
由於內地地大物博,勞務公司的人脈網絡未必深入到各縣各村之中,故衍生中介或艇仔行業。他們扮演着轉介人角色,將外勞介紹予勞務公司,從中收取外勞的介紹費。由於中介不屬於整套輸入外勞機制之中,收費水平無王管,甚至出現收款後人間蒸發的亂象。
警方跟進涉盜薪金案
孫玉菡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這類中介以不同形態、性質、稱謂出現,但無論是什麼稱謂,特區政府最關注的是他們有沒有違反現行其他法規,例如管理公司非法扣取外勞薪金,甚至一些中介或管理公司盜取外勞銀行卡,非法提取薪金或以管理費名義亂收費,「這些行為已明確屬於違法行為,執法部門已在跟進。早前我們亦已邀請外勞到港作供,警方將依法跟進涉嫌盜取外勞薪金的犯罪案件。」
在香港方面,職業介紹性質的職介所,香港已有明確發牌和監管機制,任何違規者將面臨法律制裁,情節嚴重者將被吊銷牌照。涉及違規行為的僱主,現有外勞系統中已有行政制裁機制,一旦有確實證據證明僱主違反外勞有關法例,「我們可以對其進行行政制裁,撤回批出的外勞配額,或暫停其申請輸入外勞的資格。」
除了違規行為,部分中介在內地假借香港僱主名義招攬工人,騙取勞務費用或提供虛假信息,甚至偽造文件,欺騙不熟悉香港政策的工人,性質上是以聘請外勞的幌子進行詐騙行為,故提升外勞防騙意識變得非常重要。
源於兩地信息不對稱
不少外勞受騙源於兩地信息不對稱,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工人對香港的外勞政策不熟悉,容易誤信中介的謠言。孫玉菡表示,兩地政府將繼續提升合作,加強信息透明化,幫助外勞獲取正確的招聘信息。「有中介利用現有外勞機制去混淆內地勞工視聽,以此行騙,實際這些中介根本沒有資格從事外勞輸港工作,希望有意來港打工的人能明白這一點。」
孫玉菡表示,輸港外勞招聘程序需進一步規範,呼籲所有外勞不要誤信中介,必須通過14家內地合法勞務公司安排,確保招聘過程符合兩地法規。內地執法機構也將追究違規持牌勞務公司的法律責任,「假使有勞務公司也參與到超額收取勞務費等不法行為中,有關機構也會依法追究。」
為提升外勞的防騙知識,特區政府勞工處網站已提供合法招聘程序、輸入外勞的工種及權益指引,還新增防騙提示,幫助外勞辨識合法招聘渠道。
孫玉菡呼籲有意來港的勞工務必查看香港勞工處官方網站,以獲取最準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