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企增歐航班運量 機票價格優勢明顯
香港文匯報訊 歐美多間航企近年削減往返中國的直飛航班,中國航企則迅速擴張歐洲市場,增加航班運量。《金融時報》周三(1月8日)報道,歐美航企受對俄羅斯制裁影響需避開俄領空,中國三間最大國營航企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則開啟更多中歐航線,其營運成本和機票價格較歐美航企有明顯優勢。
報道指出,包括漢莎航空、英國航空、維珍航空和北歐航空等歐洲航企,去年均暫停部分飛往中國內地航線。星展銀行統計顯示,按照業界衡量航線運力的每公里可用座位(ASK,即可用座位數乘以交通載具行駛公里數)計算,中國三大航企去年10月中歐航線的ASK,較2019年同期增長18%。
營運成本更低 可飛越俄領空
航空顧問企業Ishka統計,國航、東航和南航的航線中,中國內地飛往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定期航班數目大幅增加,去年前9個月的航班數目相較2019年同期,增幅在25%至45%之間。瑞銀分析師埃里克·林(譯音)估算,三間航企營運的中國內地往返西歐直飛航班價格,較歐洲航企同類航班便宜約5%至35%。
德國漢莎航空日前聲稱,中國航企受益於更低的營運成本、更多的政府支持與補貼,以及能夠飛過俄羅斯領空的利好因素,漢莎航空現時必須取消最有歷史的航線之一:往返法蘭克福與北京的航班,這表明商用航空的國際競爭平衡局勢發生巨大變化。
報道還稱,中國積極與中東地區國家加強經貿往來,中國航企隨之增加相關航班。Ishka統計去年前9個月內,中國三間主要航企飛往沙特阿拉伯的定期航班數目,較2019年同期增加7倍多,飛往阿聯酋的定期航班數目增幅也有40%。
有歐洲航企希望仿效美國航企,游說當局嚴格限制往來中國內地的直飛航班數目,以此阻止中國航企擴大市場。不過報道指出,往返中國內地的長途國際航線市場仍在恢復階段,截至去年11月初,中美航班數目是2019年同期的30%,中歐航班數目則是2019年同期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