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寒冬裏的暖光

  劉志華

  又是一年冬,站在時光的這頭回望,有些記憶即便被歲月塵封,卻依舊能在心底泛起溫暖的漣漪。

  記得那年歲末,我家先生的健康遭遇重大危機。那段日子,恍若被黑暗吞噬。一次次轉院,一張張病重通知書,猶如沉重的枷鎖,把我們拽入焦慮與無助的無盡深淵。

  在那些至暗時刻,親朋好友紛紛伸出援手為我們排憂解難。「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放心治療,錢的事不用擔心,人在比什麼都強……」一句句暖心的話,一個個雪中送炭的善舉,給我們莫大的慰藉,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那時,先生移植的腎臟出了問題。在區醫院住沒幾天,醫生就下了一張病重通知書,並建議轉院。我們滿懷希望轉至市醫院,然而命運並未垂憐,不久,第二張病重通知無情地擺在眼前。醫生無奈地說:「轉院治療吧,這裏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這消息如同一把刀,狠狠扎向我們本就脆弱的心。轉院?可又能轉到哪兒呢?親友們得知消息後,四處幫忙找醫院。最後,決定轉到漳州175醫院。事不宜遲,先生的朋友立馬開車護送我們到漳州。一路上,他緊握方向盤小心駕駛,時刻避開顛簸之地,只為減輕先生的痛苦。

  轉院後沒幾天,醫生把我叫到辦公室談話。一張病重通知書再次遞到我手中,醫生還將病情發展的最壞可能一一告知我,讓我做好心理準備。那一刻,我的天塌了。孤獨無助的我拚命抑制着情緒。我深知不能哭,絕不能讓先生知道病情。可是,只要一離開他的視線,我的淚水就如洪水決堤般奔湧而出。樓道裏、買飯的路上,都有我悲傷的淚水痕跡。那一天,我害怕接到親人的電話,因為只要一開口,我拚命壓抑的情緒就會失控。

  沒幾天就春節了,我靜靜地站在窗前,看着這座繁華卻又特別陌生的城市,愁緒盤繞在心頭。孩子還有半年就要高考了,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我們本該陪着他安心備考的,然而,先生卻突然病倒了。我想全力以赴地去應對這些狀況,可我卻感覺自己那麼的無能為力。我滿懷着希望,卻又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害怕、不安、焦慮的情緒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年二十九上午,寂靜的病房裏突然響起電話鈴聲:「我們已經到住院部樓下了,你們在幾號病房呀?」彼時,外面的人們正熱熱鬧鬧地籌備節日,興高采烈地貼春聯,精心準備佳餚,盡情享受着節日的歡樂。而我的朋友,卻不顧長途奔波的疲憊,帶着大包小包的年貨,趕到了病房來看望我們。感動之餘,我心中還湧起一種難以言說的複雜情緒。

  大年三十,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大家都回家過年了,平日裏熙熙攘攘的醫院變得空蕩冷清,偌大的科室只剩下重症病房裏的兩位病人。一位是80歲高齡的老者,還有一位就是我家先生。寂靜的病房裏,只有監測儀器的「滴滴」聲在單調地回響着。

  忽然,護士小燕拎着兩袋糖果,滿臉笑意地走了進來,她將糖果和新年的祝福一起送給了我們。她柔聲地問我:「第一次在外面過年吧?過年嘛,在哪兒都一樣。我們也在醫院過年,不回家呢。」幾句樸實又暖心的話,讓我的眼眶一陣溫熱。我未曾想到,這個認識沒幾天的年輕小護士,竟給我們帶來暖陽般的溫暖。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儘管我們身處異鄉,但家人的愛跨越千山萬水來到我們身旁。小叔子不辭辛苦,駕車百里,把年夜飯送到我們面前。象徵團圓美滿的餃子散發着誘人的氣息,香味濃郁的靈芝老鴨湯在容器裏冒着熱氣,各種各樣的滷味擺滿了桌面,還有小時候愛吃的油炸小吃。此外,還有3份壓歲錢,那是家人給予我們的祝福與期望。在這異鄉的土地上,這份特別的年夜飯,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家的溫暖。

  年夜飯後,我跟兒子圍坐在先生的病床前,談論起我們兒時過年的趣事。「叮咚」一聲,手機熒幕亮了起來,上面顯示着200元話費到賬的通知。我不禁一愣,心中滿是詫異。起初以為誰粗心充錯了,可是仔細一想,不可能呀,因為充值前得輸入電話號碼。到底是誰這麼貼心,用這種獨特的方式送來節日的問候呢?直到現在,這仍然是一個謎。

  那個寒冬,凜冽的風霜呼嘯而過,重重苦難也接踵而至。所幸,愛宛若暖光,一路相隨,陪伴我們走向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