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十五運會契機 促大灣區文體旅高質量發展
朱鼎健 全國政協委員 觀瀾湖集團主席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全國領先,文旅資源豐富,聯動發展必然帶來更好效應。特別是香港、深圳、廣州等核心城市,更應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創新旅遊主題和場景,促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促進香港文體旅融合發展。明年11月,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會吸引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眾所周知,「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很顯然借十五運會契機,可以點亮整個大灣區,讓國內外遊客緊跟賽事去旅行,將體育賽事的「流量」變為消費「能量」,並產生更多GDP「增量」。
借此盛會,粵港澳三地交流交融將得到進一步深化,特別是規則銜接、要素流通等「軟連接」部分將會更加強化。十五運會專案中有兩個是跨境比賽,一個是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跨越珠海、香港、澳門三地的公路自行車項目,一個是串聯深圳、香港的田徑馬拉松比賽。除了這兩個跨境比賽外,十五運會期間還涉及到大量運動員、觀眾、物資在粵港澳三地的流動。相信隨十五運會的舉辦,會探索出三地規則更加有效銜接、各種要素便捷流動的創新模式,進而為大灣區聯動發展積累經驗。
第十五屆全運會是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舉辦體育賽事,設有34個競賽大項,香港將承辦其中8個競賽專案。就在11月末,香港舉行了全運會公路單車測試賽、高爾夫公開賽兩場十五運會測試賽,預熱氛圍撲面而來。距離十五運會開幕還有一年左右,香港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舉辦更多的預熱活動。同時還可以發動香港多個協會、機構,在十八區範圍內舉行更多的業餘比賽,讓市民廣泛參加,感受十五運會的賽事氛圍。對內,可以給香港社會添加盛事氣氛、增加活力;對外,可以讓全世界觀眾看到香港啟德體育園、維多利亞港等賽事舉辦地的獨特風采。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持續不斷舉辦比賽、國際藝術表演和演唱會等活動,吸引國際媒體關注和遊客到來,可以把香港「盛事之都」這張名片擦得更亮,也向世界展示大灣區的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