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研學習動機 引導在囚者尋知識

  阿俊艱辛的求學路,除了獲得專業知識外,也是自我反思和成長的重要過程。「我有很多人生的問題希望找出答案,例如我到底為何會坐監?做錯了什麼?我很希望找出這些答案,而最後也確實找到了。」阿俊說,當年犯案源於個人道德觀出現問題,「我的道德底線很低,所以才會犯案……我的道德觀令我不介意犯法。這是我的問題,而發現這個問題所在,正是我讀書的一大得着。」他期望自身經歷可鼓勵更多囚友不要放棄,努力向前。

  反思早年犯案源於錯誤道德觀

  從昔日中四輟學,直至如今在獄中成為教育博士,阿俊分享,以往覺得「教育是老師提供知識給我學」,如今則感悟到,學習是建立自我的方法。「我相信老師有一定幫助,但學生也要配合才能一起成長,教學相長。」

  他在修讀教育碩士時已跟在囚者分享學習心得,教導他們應付讀書考試,「過程中我體會到,每個人讀書的動機各有不同,對讀書的認知也不同,而這些動機和認知,都會影響他們的讀書效率,因此只要找對動機和認知,就能提升學習效能。」這成為了阿俊的博士論文主題,「我透過訪問身邊囚友,了解他們對在囚的認知,以及對在囚學習的認識,然後將這些訪談內容原原本本騰出來,再仔細分析,以掌握他們對在囚和學習的想法,最後得出結論。」

  阿俊在論文的結論是,在囚者對學習的認識會隨時間改變,並且有多層階梯,其中最頂層的認知是「be a better man」(做一個更好的人),當產生這份信念,會讓他們更有動力學習。相反,最底層的人會認為「讀書只是背書的過程」,沒有動機尋求更高階的知識,故應培養好他們對學習的正確看法、認識和動機。

  談到未來的目標,阿俊認為自身英語水平欠佳,因此在修讀博士學位期間,也在同時進修英文,「如無意外,我下年應該會有一個英文研究的學位將會畢業,這是我未來的計劃。」若日後有機會重投社會,他期望能為青少年服務,「我自己正正是在青少年時期出問題,我相信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或許能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到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