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招聘需規範 孫玉菡:勿光顧中介

  本報連日報道黑中介假借外勞計劃為幌子混水摸魚,利用各種名目、兩地的訊息差,以及外勞怕事的弱點,設局哄騙甚至剝削外勞。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輸港外勞招聘程序有待進一步規範,局方與國家商務部一直保持密切聯絡,依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他呼籲外勞無須經中介向全國14家合法勞務公司應聘香港職位,應直接向勞務公司應徵,就能確保招聘過程符合兩地法規。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提倡勞務公司在港設立對外公開辦事處,支援已來港的外勞。

  截至去年11月底,香港「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已批出37,500個配額,加上行業計劃共批出58,000個配額,緩解多個行業人手短缺。目前輸入外勞的合法渠道,是由香港僱主向入境處申請配額,之後親自或經職業介紹所,向全國合法的14間勞務公司在各省市招募人手。

  澄清被炒列黑名單傳言

  由於內地地大物博,勞務公司的人脈網絡未必深入到各縣各村之中,故衍生中介或艇仔行業。他們扮演着轉介人角色,將外勞介紹予勞務公司,從中收取外勞介紹費。孫玉菡表示,特區政府最關注這類中介有否違規,例如管理公司非法扣取外勞薪金,甚至盜取外勞銀行卡非法提取薪金,或以「管理費」名義亂收費等,「早前我們已邀請外勞到港作供,警方將依法跟進涉嫌盜取外勞薪金的犯罪案件。」他強調會支援舉報的外勞,包括提供交通及食宿。

  孫玉菡又特別澄清,香港官方從來不存在任何黑名單,指中途被炒的外勞不得再來港打工,「任何外勞只要自己沒有違法,就不必有任何擔心,所謂的黑名單只是不法之徒用來嚇唬外勞的話術。」他認同,提升外勞防騙意識非常重要,故兩地政府將繼續提升合作,加強訊息透明化,勞工處網站亦有提供合法招聘程序、輸入外勞的工種及權益指引等。

  倡勞務公司設港辦事處支援

  陸頌雄表示,國家商務部法例雖規定不允許中介介入外勞輸港流程,但禁止力度有所欠缺,建議兩地政府立法硬性規定,外勞只可以聯絡14間勞務公司報名應聘來港,且勞務公司的招聘過程需要透明化,譬如公開招聘和選人制度,確保公平性;又建議勞務公司在港設立對外公開的辦事處,方便內地工友及香港僱主聯絡,減少中介干預風險。

  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