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散為器/「偷感」做計劃\馮愛枝

  二○二四年倏忽而過,還記得開年熱播劇《繁花》中出圈的台詞「不響」,這句上海方言直譯是不吭聲、不說話,也可以理解為說話辦事低調、沉默內斂,如劇中深思熟慮、穩重幹練的爺叔,沒有多餘之語,在「不響」中運籌帷幄。

  過去半年,網上又流行一個與「不響」接近的詞:「偷感」,這並不是說像小偷一樣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在今天的網絡語境中,它更多用來形容一種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即在工作生活中不希望被人關注,只想默默把事情做好,達成目標。比如說「偷感學習」,是不想被看到而私下偷偷學習,說「偷感減肥」,是擔心被發現而選擇私下偷偷減肥。

  如果說「不響」是靜水流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與「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偷感」則是不動聲色,在西風慘烈的晚上,一個人「獨」上高樓把天涯路都望盡,樹立「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決心,甘願在別人的視線之外,「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現在新年伊始,又到制定一年計劃的時候。有人制定好了規劃,喜歡大張旗鼓,「晒」到朋友圈,讓所有親朋好友都曉得自己的目標,「一口唾沫一個釘,說出去的話,跪着也要履行完」,以此推動自己努力把目標落地。也有人不事張揚,可以說「不響」地做計劃,也可以說是「偷感」地做計劃,制定好了規劃,默默努力,等待驚艷所有人。

  「偷」雖不好聽,「偷感」卻並無貶義。每年初始,我喜歡「偷感」地做計劃,並非靜心積澱地等着驚艷所有人,而是不想給自己施壓:偷偷地完成了,自然很好,信心會更加爆棚;而所做之事如果未竟,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只有「天知、地知、我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