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縱論/香港在「一國兩制」新階段中的任務和使命\劉兆佳

  2022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對香港提出「四點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有難和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這四點希望都是圍繞着香港自身的治理和發展而提出的。

  過去幾年,國家和香港的內外環境都出現重大的變化,特別是美西方對國家和香港的遏制和打擊、尤其在貿易和科技方面持續升級。逆全球化的趨勢發展方興未艾,各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貿易限制措施層出不窮。全球貿易前景不容樂觀,世界貿易組織在推動自由開放貿易上的功能不斷削弱。今天乃至日後一段時期,國家和香港都要面對嚴峻的內外環境和挑戰。國家和香港都正處於由舊發展動能向新發展動能過渡的關鍵時期。

  新舊發展動能過渡關鍵期

  以此之故,香港「一國兩制」已經進入了新階段。所以,習主席對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去年12月13日,習主席會見來京述職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強調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中央將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銳意改革、奮發有為,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創新創造中推動香港由治及興,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去年12月19日,習主席在澳門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時表示,「一國兩制」實踐已經進入新階段,香港、澳門應該展現更大作為、實現更好發展,要互學互鑒,加強交流合作,開創更光明前景。習主席指出,國家對香港有很高的期待。

  去年12月20日,習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這個講話對香港的未來發展的指導意義尤其具體和重要。習主席指出,「『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

  習主席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了新階段。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

  習主席對澳門提出「四點希望」,而這「四點希望」也同樣適用於香港。這「四點希望」是:

  第一,着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要結合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精準定位、聚焦重點,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要積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整合優質資源,深化協同發展。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大力引進和培養各類人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第二,着力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要把依法治理和擔當作為結合起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完善各項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完善組織架構,革新管治理念,改進管治方式,強化宏觀統籌,建設高效、有為的服務型政府,激發社會蘊藏的巨大活力和發展潛力。優化公共政策諮詢機制,提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第三,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健全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要進一步加大雙向開放力度。積極投身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擴大國際「朋友圈」,打造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橋頭堡。吸引更多國際資源。用好中西薈萃的文化優勢,促進國際人文交流,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

  第四,着力維護社會祥和穩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着力防範各種風險,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澳門穩定。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好廣大居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營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不斷實現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習主席的幾次重要講話尤其強調「一國兩制」實踐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已經進入新階段。在新階段中,中央會更加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思考和處理香港事務,而香港也必須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大業中準確定位和發揮作用。香港內部的改革和創新也必須對此作出相應的設計和配合。

  我個人認為,香港進入「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後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包括:

  (1)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過程中承擔更重大的任務和履行更光榮的使命。這便要求香港更主動和積極把自己的發展策略和國家的發展戰略更有機地對接起來,讓香港的發展策略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此一來,香港方能既從國家發展中取得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和機遇,又能夠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更好地為國家和民族服務。要更好完成國家對香港的重託,香港自己也要不斷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包括在特區政府頂層規劃好香港未來長遠發展策略、並讓其與國家發展戰略無縫對接,而國家「十五五」規劃則是一個絕佳的契機;提升特區政府各政策局和政策範疇的統籌協調,讓發展目標得以更有效和成功達至,如何確保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打造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是特區政府的一個很好的考驗。

  (2)香港的發展策略需要更好地對國家的開放事業作出貢獻。面對美西方的遏制、打壓和孤立,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仍然擁有廣泛國際聯繫和與海外華僑華人的密切聯繫。這些聯繫可以讓香港發揮更好的聯繫國家與世界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作用,不斷擴大國家的國際活動空間。香港可爭取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服務、航運、信息、法律服務等樞紐,協助國家強化「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凝聚力和合作深度和幅度,從而助力「一帶一路」合作體系的縱深發展。毋庸贅言,香港也必須盡最大可能維持乃至強化與美西方在經貿和金融上的聯繫。

  (3)要發揮好國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角色,香港必須進一步擴大其開放程度、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鑒於美西方為了抹黑中國和香港,不斷扭曲「一國兩制」的初心和內容和詆毀在香港的實施情況,香港必須從「制度自信」出發,全面講解「一國兩制」的歷史和國際意義,大力宣揚過去27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和其對維護國家統一、國家安全、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美好前景的重大關係。尤其重要一點,是突出在「東升西降」和全球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這些歷史大趨勢香港所能為其他國家提供的發展機遇、助力和服務。

  不負國家對港「很高的期待」

  (4)要提升國家和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和軟實力。香港一向享有美譽的「中西文化交流之都」的地位可進一步提升,通過制度建設和政策演進讓中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交匯的機會。其中向外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和用國際社會能夠聽得到和聽得懂的方法來宣揚國家的正面形象對國家尤其有用。

  (5)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平台,也是國家對外顯示改革開放決心的部署。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關鍵角色是發揮內聯外通的作用,其中尤為重要的是香港要引領大灣區「走出去」,讓大灣區的內地城市以香港為渠道與世界各地建立緊密的經貿和文化關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大灣區的城市在法律法規、專業標準、產品與服務標準和制度安排等方面需要盡可能與國際接軌。由於香港本身在很多方面早已與國際接軌,可以擔當推進大灣區與國際接軌的重任。

  (6)香港需要成為國家儲才的人才高地。在美西方排外情緒愈趨高漲的環境下,越來越多華人科學家和英才會離開西方國家。國家肯定會大力吸引那些人才回歸祖國。然而,部分人才也許會認為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在文化氛圍、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上更具吸引力。香港可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各國人才到來並挽留他們在香港定居和長期發展。尤其重要的是,香港與內地可設立各種政策、措施、機會和渠道讓那些選擇在香港發展的人才能夠同時通過各種交流合作為國家服務。如此一來,香港既是區域的人才高地,也是國家的人才高地。

  (7)在完成各項「一國兩制」新階段的任務和使命時,香港特區政府必須發揮主動和領導作用,但同時要與中央緊密溝通和互相配合。特區政府也需要動員和組織香港社會各界一起工作。這樣做不單是要取得更多有用的資源,而是有些工作社會組織會做得更好,比如大學和企業更能吸引海外人才,商界組織和民間團體到海外宣揚國家和香港更有公信力。

  (8)在履行任務和完成使命時,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必須展示改革的決心和勇氣以及不斷創新的精神。畢竟,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求生存和求發展,故步自封、蕭規曹隨、以不變應萬變和驕傲自滿的心態絕不可取。相反,用批判的精神審視舊事物和以謙卑的態度借鑒其他地方的有益經驗必不可少。

  (9)鑒於世界正在處於動盪不安時期,區域衝突此起彼落,全球治理存在嚴重缺失,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經濟衰退的陰霾揮之不去,而美西方打壓中國和香港特區的力度有增無減,國家安全形勢複雜、多變和嚴峻。香港必須長存警惕戒懼心態和行動準備,堅持和穩妥做好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的工作。

  總之,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新階段中任重道遠,要竭盡全力、創新求變,把各項任務和使命做好,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作出獨特的貢獻,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不懈努力,而特別重要的是協助國家強化國際關係網絡以抵禦美西方的圍堵和孤立,不要辜負習主席和中央對香港的「很高的期待」。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