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瞭望/推進數據治理 建設國際數據港\陳迪源

  圖:「智方便」平台已成為香港智慧城市的核心設施之一,市民可以快速處理車輛牌照續期、稅務管理等事務。
  圖:「智方便」平台已成為香港智慧城市的核心設施之一,市民可以快速處理車輛牌照續期、稅務管理等事務。

  在數字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數據被譽為新時代的石油,是智慧城市運作的新能源,為現代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核心動力。上月3日,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數字辦)推出了「數據治理專題網頁」,此舉展現出特區政府希望推動數據治理進步的努力,並為市民與業界提供了解和應用數據治理的窗口。

  專題網頁涵蓋三項指導性《數據治理原則》及相關策略、指引與技術標準,集中介紹政府數據治理政策及其實踐目標。本文也將探討專題網頁所展示的數據治理政策如何提升數據的使用與保存,改善市民生活,並為業界提供發展機遇。

  作為一名觀察者,筆者認為數據治理不僅提升了數據安全和管理效率,還在日常生活及業界發展層面帶來了諸多潛在的機遇與益處。作為市民或業界持份者,都有必要了解這些政策的影響。例如,市民能夠通過更便捷安全的數碼服務,提高生活品質;企業則可利用開放的數據資源,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抓住新的商業機遇。

  數據治理發展的背景

  第一,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布局。2023年12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發布了《香港促進數據流通及保障數據安全的政策宣言》,將數據治理提升至政策核心。2024年7月數字辦成立後,隨即推出「數據治理專頁」,闡述指導原則與工作目標,展示了推進數據驅動發展的決心。

  數據治理涵蓋數據整合、應用、開放、共享、安全、基礎設施及產業規劃等多個方面。筆者觀察到,特區政府通過政策、法例及技術標準的多軌策略,逐步構建適合本地特點的數據治理框架,促進數據的高效流通與應用。這一過程既需要全面的政策指引,也需要技術層面的支持,以確保整體框架的有效實施。

  第二,數據治理的核心原則與工作目標。根據數字辦的規劃,數據治理圍繞三大指導性原則展開:1)符合法規並保障私隱:強調在數據開放共享和應用中遵循法律規範,並保障個人資料私隱。這不僅能提高市民對政府數據使用的信任,也為相關技術創新提供了穩固的基礎。2)兼顧數據安全:確保數據內容及應用的安全性,通過加密技術、訪問控制及其他手段,防止數據洩露或未經授權的使用。3)分類治理,平衡開放與保護:針對不同類別數據採取適合的治理方法,例如對敏感數據加強保護,而對公共數據則推動開放。

  此外,政府還提出了幾項重要的數據治理目標,包括:1)制定與優化政策:通過定期更新政策框架,確保治理體系能夠適應技術和社會的快速變化。2)建設基礎設施:如建立高效的數據共享平台,為公共數據的使用創造條件。3)提升數據品質:統一數據標準,減少因數據質量問題帶來的誤差和成本。4)促進跨領域協作:特別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通過協同合作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數據治理與公眾的關聯

  首先,便捷服務提升生活效率。在數據治理的支撐下,市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例如,「智方便」平台已成為香港智慧城市的核心設施之一。通過其可靠身份認證功能,市民可以快速處理車輛牌照續期、稅務管理等事務。相比以往繁瑣的流程,如今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操作,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隨着數據治理的不斷完善,市民將能享受更多便捷的數字服務。例如,特區政府正計劃進一步整合部門服務,實現「一網通辦」,讓市民無需重複提供個人資料。此外,特區政府正建立「數碼企業身份」平台,以促進和便利企業使用「政府對企業」及「企業對企業」的電子服務,提升商業操作的效率。

  其次,堅實保障數據安全。數據安全是市民使用數字服務的關注重點。特區政府推出了多項資訊科技保安政策,並定期進行網絡安全測試與模擬演練,以提高防護能力。例如,2024年11月舉辦的實景網絡攻防演練,不僅檢驗了現有系統的安全性,也提高了相關人員的應急能力。這些努力為數字政府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在教育層面,特區政府還計劃加強市民對網絡安全的意識。例如,通過公眾宣傳及學校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數據安全,從而更安心地使用數字服務。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再次,開放數據推動創新。筆者認為,智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數據治理的支撐。特區政府已開放超過5400個數據集,並推出「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為公眾和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不僅促進了技術創新,還在交通、醫療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帶來了實際應用。

  例如,在交通領域,開放數據幫助智能應用的開發,規劃最佳出行路線,有效緩解城市擁堵;在醫療領域,匿名化數據為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環境保護領域,數據共享促進了智能空氣監測和水資源管理技術的發展。

  最後,實例應用改善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可以探索一些具體的應用來體現數據治理的價值。例如:1)智慧社區:利用數據分析優化資源分配,例如垃圾回收、能耗管理等,提升社區的運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2)智慧教育:通過數據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為教師提供更個性化的教學支持,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3)公共安全:結合影像分析和數據分析,提升城市的應急管理能力,加強對潛在風險的預測和防範,保障市民的安全。

  上述應用建議可以充分利用數據治理帶來的優勢,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圍繞數據治理的產業機遇

  一是促進數據跨境流動。隨着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正逐步加深,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的推出,為企業在大灣區內的業務拓展提供了便利。這樣的政策不僅促進了區域內的經濟合作,也為數據驅動的創新提供了土壤。

  二是強化數據基礎設施。自2020年起,香港已陸續建設多項數字基礎設施,加強各局與各部門分享其收集的非個人數據,推行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項目,驅動更多數字政府服務的提供。這些基礎設施包括:

  1)新一代政府雲端基礎設施:提升了政府部門的雲服務能力,優化內部數據管理和服務提供,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間接為企業和市民帶來便利。

  2)大數據分析平台:提供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輔助決策制定,支持各局與各部門推行大數據分析項目,發掘數據價值。

  3)共用區塊鏈平台:保障數據的安全與可信,促進各部門之間高效合作,支持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應用。

  4)數碼高速公路:提升數據傳輸效率,支持高頻率、大規模數據交換,加強各部門間的信息互聯互通。

  5)授權數據交換閘:加強各局與各部門分享其收集的非個人數據,推動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項目,驅動更多數字政府服務的提供。

  以上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大提升了數據的流通效率和應用價值,促進了更多創新服務的開發與提供。

  三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機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中提到的跨境數據流動措施,將為科研數據的共享與互認創造新的契機。筆者認為,這些舉措不僅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還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數據樞紐的地位。

  數據治理的制度保障

  特區政府及相關機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與技術標準,例如《政府資訊科技保安政策及指引》、《開發及使用人工智能道德標準指引》、《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人工智能道德框架》、《電子政府互用架構》,以及《共通中文界面》等文件,為業界提供了明確指導,也進一步保障了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

  筆者認為,上述政策和標準的出台,為香港數據治理的持續進步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通過與業界的合作,香港在數據治理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數據治理專題網頁」的推出不僅展現了特區政府的遠見,還為香港在數據治理與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樹立了典範。筆者呼籲市民積極參與數字服務,享受數據治理帶來的便利;企業則應把握機遇,積極參與數據共享與創新,與政府攜手推動香港向「國際數據港」邁進。(作者為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創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