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發展透視/前海合作區 加速深港融合發展
前海潮湧連深港,同繪灣區新氣象。去年9月,香港大學青年科創學院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正式開園。「未來,港大青創學院將依託香港大學卓越的科創優勢、人才優勢和前海的政策支持、產業優勢,打造成為香港青年在前海創業就業的重要載體和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首選平台。」香港大學副校長申作軍如是說道。
「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越來越多港企進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深港金融合作「六通」新格局加速形成,前海以蓬勃的發展態勢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023年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稱《前海規劃》)發布,首次將「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新增為前海戰略定位,一年多來,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加快推進深港「規則機制一體化銜接、基礎設施一體化聯通、民生領域一體化融通」,在深港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
香港大學青年科創學院是香港大學在大灣區特別為創業青年及科學家創立,以教育為出發、實踐為手段的創業基地。
港人北上就業執業創業「首站」
十一年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從約4.7萬平方米拓展至約19.1萬平方米;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373家,其中港澳台及國際團隊955家,50家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前海深港「創夢」空間不斷擴展,創新承載力持續增強。
去年8月,前海再次升級夢工場支持政策,推出「1510」發展模式:提供「1元創新坊」,僅需1元/平方米/月服務金即可入駐;出資5億元組建夢工場基金,其中港澳青年首創技術產品在內地首次應用,按照首單合同實際銷售額的30%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供應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
「1510」發展模式發布以來,夢工場已開展三期深港聯合公開遴選,66家港資企業成功通過深港兩地專家聯合評審,進駐夢工場。
香港科技園公司高管莫偉軒4個月前被聘為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總經理,如今,他正在構建集國際化視野、專業化能力、職業化運營於一體的香港運營管理團隊。「深港科創互補性強,雙城合作對大灣區發展至關重要。希望幫更多港企和海外公司依託前海到大灣區裏尋找更大市場,同時強化夢工場橋樑作用,助力內地公司出海。」莫偉軒說,目前夢工場在孵企業約400多家,50%是偏硬科技的創業項目。
金融領域創新 形成「六個跨境」
「前海這幾年的深港合作做得比較扎實,包括基礎設施和規則對接,對港企和港青都非常有吸引力,很多風投企業對前海更加重視。」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肖耿認為,前海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為深港融合發展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別是在「金融支持前海30條」發布後,從境外不落地購匯、人民幣資本金結算、國際保理轉結匯、便利非銀跨境支付,到便利香港居民開立內地銀行賬戶、境外人士薪酬跨境收付等措施,前海已率先在全國形成跨境雙向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本外幣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跨境資產轉讓、跨境金融基礎設施等「六個跨境」,加速形成深港賬戶通、匯兌通、融資通、跨境理財通、跨境徵信通、服務通的「六通」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數據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生產資料,但數據流通卻是深港融合的難點。前海成為跨境數據流動的「先行者」。去年11月,深圳(前海)國際數據產業園正式啟動。作為前海「1+3+X」國際化數據要素集聚發展綜合服務能力體系重要組成平台之一,將聚焦國際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對接、規則銜接、標準制定和產業服務平台建設,着眼國際數據合作、企業集聚發展、產業生態培育、數據產權登記和流通交易等基礎配套服務,全面支撐前海「數據特區」發展。
預計到2025年底,產業園有望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10家,國家級和市級創新研發機構達到20家以上,產值突破2億元,力爭獲批國家級數字經濟產業園,打造極具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國際數據產業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