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重視多元化 不拘一格育人才
長踞領導全球的「世一」位置,KH EMBA課程除了匯聚優秀頂尖的師資、歷史悠久的教學經驗與文化知識,以及資深的學員質素之外,區敏儀表示,多元化(diversity)和「高影響,低自我」(high-impact, low-ego)的文化價值更是課程獨特之處。
國籍行業背景多樣 多角度明辨思考
多元化特點除了表現在來自不同地域教師的資歷和經驗,為課程帶來宏觀視野之外,學生在年齡、國籍、男女比例、行業界別及履歷背景等都非常多元化。
區敏儀解釋,如果課程有六成學生都是來自相同的地方和界別,那麼大家的學習氛圍、應對個案的想法就會比較接近和單一。相反,在經過精挑細選下,今年KH EMBA一班42人來自16個不同國家及地區、21個不同行業界別,即使數量最多的香港和內地學生也只佔四成,其他分別來自越南、泰國、新加坡、俄羅斯、土耳其及巴西等。
許佳龍補充,很多人有一個印象是,香港既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修讀EMBA的大部分自然都是來自金融界別,「我們的課程正正顯示出,事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該課程的學生有醫生、律師、演員及運動員等不同行業背景,「我們的課程可以提供多元化選擇,並不是純粹只培養金融行業的精英。」
區敏儀分析,這樣一個高度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在現時工作環境全球化的情況下,有機會接觸不同文化,從而發展出良好的明辨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同時,優秀的學生也吸引許多資深教師爭相任教,因為他們也可以從學生身上獲益良多,並在學生群中產生良好口碑,「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影響。」
不講「階級」高低 鼓勵分享失敗
區敏儀強調,KH EMBA注重「高影響,低自我」的軟技巧,特別重視學生要保持謙虛的態度,有別於學生在課堂以外,講求表現、突出自己富競爭性的商業社會或工作環境,該課程講求不論職級地位都要「回歸基本步」,做回一個虛心學習的學生。
她舉例說,課程不會公布誰在考試或功課中獲得最高分,同時會把學生分成小組,鼓勵他們不要覺得尷尬、「怕醜」或失禮,勇於分享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失、失敗的經驗和不足之處,讓學生可以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