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品牌」潛力大 謀發展事半功倍

●多元化課程讓學員獲得寶貴的學習體驗和建立全球聯繫。 KH EMBA Fb圖片
●多元化課程讓學員獲得寶貴的學習體驗和建立全球聯繫。 KH EMBA Fb圖片

  一門「世一」課程除了吸引頂尖學生來港讀書,更加深他們對香港的認知從而決定留港發展事業。區敏儀在訪問中分享了3個令人鼓舞的學生例子:

  一名法國學生是巴黎藍帶廚藝學校(Le Cordon Bleu)負責亞太區課程的副總裁,出身廚藝世家的他對家族生意的整體運作不太熟悉,於是選擇到科大修讀KH EMBA,畢業後決定留港成立亞太區總部。

  畢業後留港置業創業

  一位加拿大籍華人本身在新加坡擔任Google公司的總經理,來港修讀課程後,十分滿意香港的生活及工作環境,於是去年向公司申請轉任香港區的總經理,起初只是打算工作一兩年後就回加拿大,但後來愛上香港,更毅然與太太在香港置業長期居住。

  一名美國學生因為該課程的緣故,決定留港讀書並成立自己的公司從事生物科技研發。

  區敏儀表示,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到,香港這個國際化的品牌有很大潛力和吸引力,讓世界各地學生來到讀書,而透過對香港更多的接觸和了解,會發覺香港是一個很值得留下,並且令事業發展事半功倍的地方。

  許佳龍強調,香港若要打造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就不應純粹以學術能力作為比較標準,多元文化、視野、溝通和經驗的互相學習也十分重要,因此不可以只是招收單一國家或地區的學生,「我們必須吸收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學生,融合一起才可以把整個香港的教育水平提升。」

  他以美國為例,其教育產業的成功最主要原因就是無遠弗屆地吸納世界各地學生,有時候政府或院校甚至「貼錢」予學生讀書,「這一點香港也需要注意,不要純粹想藉着招收非本地生來賺錢,相反有時需要確實投放資源去吸引他們,他們來到會幫助到本地學生的質素提升。」

  許佳龍表示,KH EMBA課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其超過一半學生都不是居住在香港,形容為不是一個regional(區域性)課程,而是高度國際性的課程,「這也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希望藉此讓社會看見,這樣可以很大力度地提升教育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