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非本地生加學費須顧港競爭力

● 施俊輝表示,香港非本地生學費與鄰近的日本和新加坡相近,若上調學費,可能令學生選擇到其他地方升讀大學。圖為海外學生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資料圖片
● 施俊輝表示,香港非本地生學費與鄰近的日本和新加坡相近,若上調學費,可能令學生選擇到其他地方升讀大學。圖為海外學生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政府正面臨千億財赤並正想方設法削減龐大赤字。立法會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組委員會在昨日會議上,討論到有關配合香港發展所需的教育規劃的議程,有議員關注局方會否上調非本地生的大學學費以增加收入。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各大專上院校積極在外地招生,在考慮調整非本地生學費水平時,必須顧及香港的競爭力。目前,香港非本地生學費與鄰近的日本和新加坡相近,若上調學費,可能令學生選擇到其他地方升讀大學。

  今學年起八所資助大學招收非本地本科生上限增至四成,由於非本地生不獲資助,他們繳交的學費大約較港生高約3倍至4倍。被問到如何吸引更多非本地生來港讀大學,施俊輝表示,特區政府未來會壯大創科等重點範疇的人才庫,以加強香港競爭力,在去年成立、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會加強統籌跨局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工作,包括優化人才計劃和人才服務,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有議員認為,香港的教育規劃應從中小學階段起培養學生國際思維,以免學生誤以為香港只與內地城市競爭,而是需要認識與歐美、東南亞和「一帶一路」國家間的協作和競爭狀況,以及加強本港學生的外語培訓。施俊輝表示,現時特區政府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專上院校,但本港中小學的課程設計,以及兩文三語等要求,已經加入認識國際社會的元素,教育局亦會資助不同學校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和比賽,豐富學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