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夢難忘】橋王王晶
沈西城
前些陣子,寫過王天林,頗得好評,有朋友說何不寫寫他的兒子王晶呢?對,誇了老子,不提兒子,有失公允,更何況王晶是一個有趣的人呢!
香港電影圈,有過不少橋王,王晶是其中一個。跟別的橋王不同,王晶很少看書,也不多看電影。那麼,橋從何而來?且來聽王晶夫子自道——「我這個人比較懶,更加怕熱,不勤走動,不想出外,就少去看電影。看書嘛,看多了,眼睛會倦,所以寧可看電視。看電視,我有所選擇,專看粵語長片。別看輕粵語長片,我有不少橋是從那裏偷來的。」各位看官,這就是王大導的創作源泉,他的祖師爺就是新馬師曾、鄧寄塵、梁醒波,擷取精髓,舊瓶新酒,搬上銀幕,一新觀眾耳目。
根據統計,粵語長片超過3,000部,每晚在兩大電視台播映,為王晶提供了大量偷橋的機會。膽大包天、精靈異常的王晶也就大膽地去偷,看一齣偷一齣。改寫的劇本大多賣得出去,年少的王晶,很快就成為影壇新貴。頭腦靈活,是王晶的必勝技,對付老闆也有一手。「邵氏」方小姐,人人都知不易應付,王晶與她卻是如魚得水,相處融洽。「邵氏」改組,他安然無恙,可見功夫。有人痛罵王晶是世界仔,他直認不諱︰「這年頭出來混飯吃,不是世界仔,怎行?獃頭獃腦,人家怎會對你有信心!」基於這個基本觀念,王晶對待有用的朋友,絕不吝嗇。請吃飯請最好的,跳舞跳最好的,總之,閒話一句,王晶做到。我投桃,你報李,開戲時,幫忙則個。善用這套手段,王晶在電影圈裏,堪稱運轉乾坤,無往不利。
人們提起王晶,都說王大導夠意思,在敵人多朋友少的電影圈裏,能讓人豎起大拇指誇讚的可不容易,王晶可謂懂得交友三味。老前輩說︰「朋友多的人,一定能發財。」王晶大財發了沒?不得而知,小財、中財大抵已攫了不少吧!王晶寫劇本,動輒十萬起計,一部電影連編帶導,起碼7位數字,加上賣座花紅,不得了矣,當不是《京華春夢》時代所可比。電視台的微薄酬勞,哪能入王大導法眼?但飲水要思源,不能斬斷跟電視台的瓜藤,偶然也會紆尊降貴,當一下審美評判或者歌唱比賽司儀,證明王晶不忘本也!我跟王晶相識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TVB,他是劇審,我是故事撰述者,職位他高半籌,無損我倆酒肉朋友的友誼。論年齡我打大他7年,我是難兄他是難弟。說也奇怪,我們見面不久,便十分談得來,下班一起喝酒吃東西、一起耍樂。天林叔見我倆投緣,有心拉攏,合作炮製《京華春夢》。我們不上心,每天吃喝玩樂,跑馬鬥狗,不當一回事。
有一天,天林叔問了「細路,搞掂未?」才知道大禍臨頭。我們胸無點墨,如何應對?天林叔很嚴肅︰「我不理你們,只給兩個星期,一定要交貨。」我跟王晶面面相覷,暗叫耶和華救我。轉眼,兩個星期只剩下7天,如何是好?天無絕人之路,某天晚上早回家,碰巧麗的電視正在播映《金粉世家》,看了半小時,靈機一觸,看了一遍原著,只花3天,就出了一個故事,跟王晶、馮志強3人喝着咖啡,敲着枱面,很快把20集故事理了出來,分交編劇,功成身退。
《京華春夢》大獲成功,我卻跟王晶分了手,他去拍他的賭劇,我捱不得苦離開電視圈,變身職業作家。王晶更上一層樓,電影快而精,水準穩定,名成利就,有人罵他庸俗,他笑說︰「我不是庸俗,而是通俗,嘻嘻!」我不夠通俗,所以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