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地觀察】衡山霧凇
湯禎兆
聖誕節上了湖南一趟,一行5個家庭上20人乘高鐵出發,目標是上衡山看霧凇。所謂霧凇,也稱樹掛或霧凍,是一種在天氣寒冷的地方出現的白色不透明晶體。有趣的是,原籍東三省的友人,一聽到此行為去看霧凇,立即翻白眼——直指在東三省的才配稱為霧凇;誇張一點而言,不是去吉林霧凇島看的,就不要聲稱自己有看過霧凇。對於此等霧凇原教旨主義者而言,我唯有舉手投降,示意自己不過湊興湊興,千萬不要過分認真執着。
只不過或許天公也不想我們看霧凇「膺品」,出發前的一星期,我在小紅書上還看到有人上傳今年在衡山的霧凇勝景。豈料到我們抵埗時,差一點羽絨都可以間歇性地脫掉。當地人告之剛過去的周末,太陽冒出頭來,迅即把山頂的霧凇融化,唯有阿Q地安慰自己——這樣上山頂的難度大減,不用再向旅館租借防滑鞋底墊,安全系數也可以大大提升。
即若如此,衡山山巔仍甚有吸引力,一是主峰祝融峰頂為祝融廟,屹立於山之高點,視覺上確甚為震撼。另外,我更欣喜的是由南天門登頂的索道,正在進行更新工程,於是所有遊人均只可徒步登頂。這一點十分重要,上山登頂加上入廟祈福,不啻是完美的「套餐」——一旦借助了索道上頂便會大煞風景。
只不過對個人而言,最不快的感覺仍在於今時今日仍有轎夫抬客上山的服務,一程300元人民幣。我明白轎夫服務既有背後的經濟效益,同時對部分遊客來說可能也有實際需要,只不過回想起30年前上峨嵋山大同小異的景象——嗯,真的不能有較文明的替代方法嗎?看着兩位老伯伯氣喘吁吁,抬着胖漢肥嬸上山,他們的夥伴還在不斷拍照錄影——吾不欲觀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