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獻策滅赤:視情況縮減公務員編制

● 有議員建議,政府可探討縮減長期有空缺部門的公務員編制,開源節流。圖為政府總部外。資料圖片
● 有議員建議,政府可探討縮減長期有空缺部門的公務員編制,開源節流。圖為政府總部外。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透露本年度財赤約少於千億元,政府會以節流為重點,冀三數年內能恢復財政平衡。多位立法會議員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政府在新年度大刀闊斧開源節流,包括探討縮減長期有空缺部門的公務員編制,同時要繼續積極吸引優秀人才落戶香港,全方位提升港企競爭力,從而持續使樓市增加需求,以改善賣地表現。

  去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實施的「財政整合計劃」,具體措施包括在今個財政年度以及未來兩個財政年度每年各削減1%經常開支。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黎棟國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應進一步檢視經常開支的削減空間。「現時公務員編制逾19萬個職位,但目前仍有10%的空缺。倘有部門組別是長期有空缺,也能應付實際運作,便應檢視削減編制的空間。」他認為,過去曾有採取「局署合併」等措施節流,這也可以是檢視的方向。

  談到特區政府近年賣地表現不理想,黎棟國強調,香港的土地資源非常珍貴,建議特區政府要向公眾釋放會謹慎賣地的訊息,表明不會「賤賣」土地,以免打擊公眾對樓市的信心。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黃俊碩建議政府在檢視資源整合時要大刀闊斧,制定有序削減不必要開支的五年目標,如每年1.5%至2%,而在處理額外項目時要盡量利用原本編制人手,避免進一步擴大公務員編制。

  「賣地是滅赤的關鍵,但在樓市需求不穩下,就算重推勾地表也可能無補於事,反而可能令特區政府失去賣地的主導權。」黃俊碩建議政府應繼續說好香港故事,積極以政策吸引優秀人才落戶香港,「麵包(樓市)有需求,麵粉(土地)才會賣得好。」

  倡政府名義發債 發展本地基建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陸瀚民表示,政府需要謹慎應對千億財赤,包括進一步設法節省發展基建和工務工程的成本,以實而不華、簡約為原則,但同時要避免因為「節流」而影響推動香港經濟提速工作,建議可探討以政府名義發債,應付未來數年的非經常性開支,譬如發展本地基建項目和北部都會區等。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洪雯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過去幾年特區政府開支的增加速度,遠高於收入增加速度,若未來幾年無太大改革,存在結構性財赤風險很大,「香港的建築成本是內地的5倍,應設法精簡建築相關審批流程,節省土地發展所需的時間及成本。」她建議特區政府制訂為期十年的改革滅赤方案,包括調整收支結構、縮減公務員編制等。

  對於陳茂波日前表示,特區政府會將工務工程按緩急輕重排序。立法會新界北議員張欣宇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特區政府能否於三數年內恢復財政平衡取決於賣地收入,由於未來土地發展主要在北都區,因此政府應優先做好該區的基建配套,「提升土地價值等於增加賣地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