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調整推地節奏 照顧房屋經濟需要
土地收入及供應未達標 發展局:不應為追求數字而做
因應市場情況,特區政府在新財季繼續審慎推地。發展局昨日公布本財年第四財季(2025年1月至3月)賣地計劃,僅推出一幅東涌住宅官地,涉約745伙,連同私人供應等,全財季共供應約1,100伙,財年總供應約8,340伙,為財年供應目標的63%。另外,財年迄今土地收入40多億元,亦只及年度預測330億元一成多。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令樓市受壓,政府會以審慎務實的態度,因應市況靈活調整推地節奏,以照顧房屋及經濟發展的需要。有測量師認為,長遠來看,政府在賣地計劃中需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產業帶動土地需求,當經濟前景明朗時,土地需求將增加。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就本財年土地收入及供應均未達標,甯漢豪解畫指出,由於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資金流向,壓抑本地資產市場,發展商在這段期間投地較為保守。即使近月利率下調、經濟情況有所好轉,政府相信發展商仍需時間作出部署。因此,即使政府手上有地,本季仍以務實和審慎的方式推地。而且,土地準備好後,政府可以審視形勢決定何時推出。正如本財季推出的東涌住宅官地,該地原先並不在本季賣地表,但因應近月港鐵成功售出同區地皮,遇上合適時機,且今次亦吸收了市場意見,反映政府推地並非一成不變。
土地收入僅及目標一成多
甯漢豪提到,根據過去幾個財政年度的私人房屋土地供應,都超出了當年的目標。如果以過去四個財政年度計算,超出約1.2萬伙單位,這足以抵消今個年度預計的差額。她強調,政府將以審慎務實的態度,因應市況靈活調整推地的節奏,以照顧房屋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她又補充,截至現時已知數據,本財年土地收入應有40多億元,是年度預測330億元約一成多,仍有完成修訂契約的個案等未反映當中,因有關數字有滯後。
甯漢豪指出,雖然賣地收入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但以百分比計卻不是佔比最大的項目,僅佔政府全部收入約5%。她不建議比較年度賣地數字,否則無法審時度勢推地。局方固然希望賣地能帶來進賬,但始終這是由市場主導的行為,不應為追求數字而做。她認為,從近年的市場情況可見,未來不能只依賴賣地收入支持財政,相信之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會向公眾報告全盤的財政規劃。
她指出,提高發展商投地興趣是重要的。政府會拆細土地,但不是每一幅土地都適合。對於有意見指,政府賣地及勾地可並行,她認為這樣也有不好之處,即意味由發展商主導,這與政府方針背道而馳。她強調,政府樂意聽取發展商意見,大門隨時開放,大方針是由政府主導賣地。
業界倡賣地加入產業考慮
至於如何提升賣地氣氛及收入,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回覆香港文匯報時表示,長遠來看,政府在賣地計劃中需以產業發展為基礎,當經濟前景明朗時,土地需求將增加。他認為,賣地只是一個結果,產業發展和經濟走向才是主要因素。因此,政府需要重視產業和經濟發展,這些是推動土地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
於交椅洲人工島(明日大嶼)方面,甯漢豪指出,政府剛剛完成相關環評報告,已交予環保署,當局將會繼續做好研究,做好相關前期工作。不過亦需要為發展項目定優次,例如重要的土地開發項目如北部都會區,或其他產業、樓房等發展,相關排序會較高。
本財季招標住宅地資料
地點 東涌第106B區
地皮面積 114,615方呎
估計可建樓面 401,066方呎
估計可建單位 745伙
樓面呎價 1,660-2,000元
估值 6.6億至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