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建經濟特區提升競爭力

  相互合作突出自身特色 引資促進貿易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周二(1月7日)宣布簽訂協議,將大馬南部柔佛州部分地區打造為「柔新經濟特區」(Johor-Singapore SEZ),旨在吸引投資、增加職位、促進兩國貿易往來與人員流動。《福布斯》雜誌稱,經濟特區是各地促進國際貿易的基石,透過發揮自身特色、吸引適配企業進駐,經濟特區有助釋放商業潛力、提振區域經濟,帶來豐厚效益。

  柔新經濟特區面積3,505平方公里,略大於香港與深圳的面積之和。柔佛州現時是全球數據中心樞紐之一,包括Google、微軟和Nvidia等科企,都在當地設有數據中心。分析相信成立經濟特區,有助新加坡獲得充裕土地資源,也利好大馬扭轉人才流失局面,吸引先進人才進入。

  福布斯:實現經濟多元化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與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周二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黃循財稱,柔新經濟特區有助星馬兩國提升競爭力,共同吸引更多投資。安華也表示,兩國合作推動經濟特區的計劃罕見。大馬經濟事務部部長拉菲茲稱,雙方目標是在製造業、物流運輸、旅遊和能源轉型等領域吸引高價值投資,在經濟特區成立的頭5年內,實施約50個項目,創造約2萬個高技術高薪職位。

  《福布斯》商業委員會成員、迪拜環球港務公司美洲區負責人約翰森稱,經濟特區是企業進入新市場的理想首選。約翰森表示,多數經濟特區地理位置優越,貿易往來便利,設有優質基建,還配置靈活的監管體系,包括削減企業稅率、免除關稅、簡化審批程序、加快海關清關流程等。優質的經濟特區可以成為物流、貿易和金融中心,幫助所在地實現經濟多元化。

  約翰森認為,當局經營經濟特區時要突出自身特色。與經濟特區發展方向契合的企業,應當是在原材料需求、供應鏈布局、基建交通運作,尤其目標市場等條件上,都與經濟特區的優勢脗合的企業。這些優質的企業進駐能帶來雙贏,企業獲得更豐厚的營收,也成為提振經濟特區吸引力的金漆招牌。

  可完善配套助企業進駐

  約翰森建議企業進駐經濟特區前,應充分進行風險評估,考量當地的政治、經濟和營商環境。當局也可以完善經濟特區配套設施,包括安排熟悉經濟特區法規的法律顧問,主動協助完成企業進駐所需法律程序。優秀的經濟特區還能聯動原材料供應商、物流公司和專業服務公司合作,令進駐企業更便利地展開業務。

  對於經濟特區的前景,約翰森非常看好,他希望期待進入新興市場的企業家和投資人,都應仔細研究經濟特區潛力。在他看來,一個結合良好地理位置、便捷政策、優質基建和創新產業的經濟特區,可以成為全球經濟舞台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