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季僅重推東涌住宅地
土地收入及供應未達標 發展局:不應只追求數字
特區政府在新財季繼續審慎推地。發展局昨公布本財年第4財季(2025年1月至3月)賣地計劃,僅重推一幅東涌住宅官地,涉及745伙,連同私人供應等,全財季共供應1,100伙,財年總供應8,340伙,只達財年供應目標的63%。至於財年迄今土地收入僅及預期逾一成。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樓市受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政府會以審慎務實態度,因應市況靈活調整推地節奏,同時照顧房屋及經濟發展需要。有測量師認為,長遠來看,政府在賣地計劃需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產業帶動土地需求,當經濟前景明朗時,土地需求將增加。
甯漢豪稱,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問題影響資金流向,遏抑本地資產市場,發展商投地亦較保守。即使近月利率下調、經濟情況好轉,惟料發展商仍需時部署。即使政府手上有地皮,仍會以務實和審慎方式推地,同時繼續審視形勢決定何時推出。正如本財季推出的東涌住宅官地,該地原先並不在本季賣地表,但因應近月港鐵(0066)成功售出同區地皮,遇上合適時機,且今次亦吸收市場意見,反映政府推地並非一成不變。
政府擬拆細土地
甯漢豪提到,私人房屋土地供應在過去4個財政年度,均超出1.2萬個單位,足以抵消今個年度預計的差額。以現有數據,本財年土地收入逾40億元,是年度預測330億元一成多,仍有完成修訂契約的個案等未反映當中,因有關數字有滯後。
甯漢豪指出,賣地收入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但以百分比計卻不是佔比最大,僅佔政府全部收入5%。她不建議比較年度賣地數字,否則無法審時度勢推地。局方希望賣地能帶來進賬,但始終由市場主導,不應只為追求數字。從近年市況可見,未來不能只依賴賣地收入支持財政;相信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向公眾報告全盤財政規劃。
她指出,提高發展商投地興趣是重要的。政府會考慮拆細土地,但不是每一幅土地都適合。對於有意見指,政府賣地及勾地可並行,她認為這亦有不好之處,即意味由發展商主導,這與政府方針背道而馳。她強調,政府樂意聽取發展商意見,大方針是由政府主導賣地。
業界倡賣地加入產業考量
至於如何提升賣地氣氛及收入,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表示,長遠來看,政府在賣地計劃中需以產業發展為基礎,當經濟前景明朗時,土地需求將增加。
他認為,賣地只是一個結果,產業發展和經濟走向才是主要因素。因此,政府需要重視產業和經濟發展,這些是推動土地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
於交椅洲人工島(明日大嶼)方面,甯漢豪指,政府剛完成相關環評報告,已交予環保署,當局會繼續做好研究,做好相關前期工作。但需要為發展項目定優次,例如重要的土地開發項目,包括北部都會區,或其他產業、樓房等發展,相關排序會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