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香港內聯外通 引進技術資金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權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深入分析了香港在數據領域的獨特優勢與機遇。他指出,香港匯聚了眾多教育科研機構和國際化人才資源,能高效吸引匯聚全球數據資源,有力推動數據的跨境流動。他強調,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其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金融、智能醫療等產業也發展迅速。這些產業所積累的豐富數據要素,已成為推動特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憑藉這些獨特優勢,香港地區可向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提供資金以及前沿的解決方案與創新模式,為中國數據基礎設施注入國際視野與全球資源。

  劉權認為,香港作為國際數據流通和交換的樞紐,應致力於促進國內外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與共享共用。以醫療數據為例,它不僅可以幫助各國醫生更好地治療疾病,香港的數據還可以傳輸到內地和海外的藥企,作為新藥研發的重要參數。

  助灣區打造數據基建示範區

  他特別提到,香港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應充分發揮橋樑作用,促進區域內數據要素的自由流動與高效利用,推動區域數據一體化進程,將灣區建設成為數據基礎設施的示範區。

  同時,劉權也強調要防範隱私洩露、數據濫用等潛在風險。他指出,香港具備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嚴格的監管環境,為數據隱私和網絡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借鑒香港地區的相關經驗,可以確保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安全可靠地運行,極大增強國內外投資者對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信心。

  大公報記者任芳頡、郭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