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風腐同查同治 剷除腐敗土壤\馬浩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要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剷除風腐共性根源。」這是反腐敗向縱深挺進的重要新部署。
「風」指的是不正之風,「腐」則是腐敗問題。二者有區別又有聯繫。不正之風具有共性、普遍性,已經廣泛暴露在表面;腐敗問題則是諸多腐敗個案,深層次隱藏,由紀檢監察機關深挖查辦。
腐敗問題違紀違法,程度更嚴重,情節更惡劣。不正之風屬於作風問題,突出表現是「四風」,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雖然在性質和程度上相對較輕,但其危害絕不可小覷。不僅損害黨政機關的形象和公信力,而且許多官員正是在「風」的問題擦邊、踩線,最終滑向「腐」的深淵。
典型例子就是中石油原董事長王宜林。早在2016年,中紀委就通報了王宜林等3名省部級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公款吃喝等問題。但其仍不知收斂。2024年,王宜林因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
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查同治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在中紀委全會上又專門予以強調,為新階段紀檢監察工作「敲黑板」「劃重點」。
總體來說,這是一種深挖徹查、標本兼治的思路。不正之風與腐敗問題,實際上同根同源,互為表裏,相互轉化。許多腐敗問題,首先從不正之風滋生,反過來又助長不正之風。「風腐同查同治」,一方面是防微杜漸,盯緊「四風」,防止不正之風轉化為腐敗;另一方面,從不正之風中發現腐敗線索,並通過查辦腐敗案件,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織密網絡,關緊籠子。
當前,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斷改頭換面,花樣翻新,如「雅賄」「影子股東」「課題費」,以及「台上辦事、退休收錢」式的「期權變現」等。對於這些隱性、變異腐敗,就必須「風腐同查同治」,雙向聯動,貫通突破,一體糾治,才能徹底挖出病灶,剷除深層次污染源和腐敗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