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基建將帶動未來五年兩萬億投資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數據產業規模達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國數據企業超19萬家。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沈竹林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文件的出台有利於降低企業數據開發利用門檻,培育數據產業良好生態。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等特點。據悉,國家數據基礎設施還將帶動數據流通利用以及網絡、算力、安全等設施的建設和升級,促進社會有效投資。據業界初步估算,數據基礎設施每年將吸引直接投資約4,000億元,帶動未來五年投資規模約兩萬億元。

  「建設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關鍵,也是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迫切需要。」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司長杜巍說。

  近年來,各行業、各地區持續探索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從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平台到農作物收成預測,從依託健康醫療數據公共服務平台實現省內公共衞生臨床診療全覆蓋,到建設園區工業數據平台助力減少碳排放,數場、可信數據空間、數聯網等技術路線和應用實踐延伸至經濟社會方方面面。

  「行業數據基礎設施承擔着促進產業上下游縱向貫通、深度賦能行業提質增效等任務,區域數據基礎設施承擔本地區公共數據歸集、開發利用和安全治理等任務。」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副司長李建國說,將加快推進條塊結合和設施互聯互通,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的公共數據基礎服務體系,加速數據在不同場景、不同領域的複用,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推廣數據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