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致力香港旅遊業跨地域化和跨產業化

  張宏業 中國資深房地產和生意評估人員、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在2024年年底前,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是時隔七年後繼首份發展藍圖,出台較完整性、時代性、強執行性的改良版本,為可見未來本土旅遊業推行跨越改革,包括地域化、產業化、跨部門化多面式行動綱領,期望再把香港旅遊業推上新台階。

  以入境旅客人次計算,去年首11月主要客源地依次是中國內地(77%)、南亞及東南亞(7%)、歐洲、非洲及中東、北亞、美洲、中國台灣及中國澳門及其他地區(各3%,共15%)。如果把整個亞洲累加起來,佔上90%。明顯地,赴港旅客主要是中國內地,尤其是鄰近地點如大灣區其他城市。相同時點內,過夜旅客是49%,逗留晚數3.2日,主要由較遠國家到臨。去年12月1日起,深圳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者通過「一簽多行」簽註,在一年內可不限次數往來香港。長遠來說,是有助刺激內地居民來港人數,但也減低他們留港住宿的日數。面對未來「客量上留宿下」的更新形勢,特區政府攜手酒店業吸引旅客延長留港日數,開闢高級飲食體驗團如米芝蓮星級飲食之旅,協助振興本土酒店和餐飲收入。

  推動四大「+旅遊」方向

  「+旅遊」是將旅遊元素和其他產業結合,做到所謂跨產業化,旨在提升旅遊體驗的深廣度,滿足旅客多樣化要求,吸引更多「回頭」客。政府主攻把旅遊和文化、體育、生態和盛事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具香港特色的旅遊產品、體驗及盛事。以體育活動為例子,政府通過跨部門共同協作,全力和全速啟用及善用啟德體育園,全面釋放香港舉辦高規格及大型體育賽事和娛樂項目的實力興潛力。2024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由廣東省和港澳地區聯合主辦,其中八項賽事假香港六個場地舉行,是香港首次協辦國家級的大型運動賽事,招徠全國各地的運動員、隨行團隊,觀賽觀眾赴港旅遊、居住、消費和餐飲,是2024年特區跨產業盛舉。

  根據上述入境旅客源頭,讀者容易發現主要來源地必然是內地,尤其是鄰近省份和粵港澳大灣區,特區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去拓展跨地域性旅遊。筆者立即想到郵輪旅遊活動。早於十年前,特區政府斥資80億元興建啟德郵輪碼頭。可惜郵輪碼頭已啟用多年,但是旅客使用量稀少,郵輪泊岸次數不穩定,令到郵輪碼頭設施使用量低,收入銳減使碼頭維修保養欠奉,商戶叫苦連天。在長期惡性循環下,碼頭不能吸引更多郵輪泊岸,情況非常零落,實是嚴重地浪費興建心血和金錢。在未來策略中提及鼓勵更多郵輪旅客來港,包括多管齊下帶動更多郵輪調配到香港,提升郵輪乘客的訪港體驗,提升啟德郵輪碼頭服務大家的功能,發展香港成為綠色郵輪港及培育更多郵輪旅遊業不同崗位專才。啟德郵輪碼頭是先過鄰近競爭對手落成,但是已被他們趕過了。鄰近郵輪港包括深圳、基隆、橫濱及沖繩,啟德碼頭應該謀求同他們合作、拓展共同航線,做成東南亞和北亞地域的跨地區海上旅程。

  冀旅遊業再登新高峰

  開埠以來,香港旅遊業走過光輝歲月,贏得「美食天堂」、「購物天堂」、「東方之珠」等眾多榮譽。隨着時代變化,旅客來源地更替,旅客/居民北上/南下消費/餐飲主義興旺,香港旅遊業面臨機遇和挑戰,必須進行大幅改革,才可以歷久常新。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融合迎來不少挑戰和機會,利用跨地域化、跨產業化來拓展未來新方向,開闢本土旅遊業一片藍海。大家不妨翹首以待,祈求香港旅遊業再登新高峰,規劃旅遊業成為眾多產業的組合版塊,為香港「盛事之都」做到名符其實,歷久不衰。更加吃重是旅遊/酒店/餐飲業財源廣進,客似雲來,老細和打工仔笑口常開!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