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事故嚇怕人 建造業料缺逾1.1萬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香港整體人口結構呈老化,加上工業意外頻生,「後生仔」不願入行,以致本地一些行業如建築業出現人手短缺等問題,香港建造商會去年6月發布的調查推算當時全港工地欠缺11,360人。除了引入全新建築科技,提高安全性及改善工作環境吸引人才入行外,亦有專家建議政府應為本地人力短缺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做好人口規劃、教育課程及培訓,確保本地勞動力供應。
去年共75宗職業死亡意外
傷亡數字是建造行業的「硬傷」。令人最哀傷的莫過於2022年安達臣道房協地盤天秤倒塌意外,一個重65噸的天秤倒塌,造成3死6傷。工業傷亡權益會在早前的記者會稱,據權益會統計,截至去年12月22日,去年共有75宗職業死亡意外。其中8宗為高處墮下致死;6宗為交通事故;受困、遭到撞擊或壓倒佔12宗;其他意外則佔9宗。另外,有40宗個案懷疑是工作期間猝死,較2023年升近一倍。該會留意到機場三跑工程,近年工業傷亡意外數字急升。
協興建築董事總經理朱達慈昨日記者會上表示,以天秤機手為例,平均每次爬上去工作都需時約半小時至45分鐘,個別地盤更可能要一小時或以上,「大小二便」都要在天秤機艙上解決;如地盤使用「遠程駕駛天秤系統」的話,扣除天秤機手用膳以及上下班「爬上爬落」的時間,則可以節省大約兩成時間。「遠程駕駛天秤系統」無須克服畏高以及體力問題,即使是「嬌滴滴」的女機手都可以輕鬆操作。
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早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本地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原因之一是工種錯配。以建造業為例,時下不少年輕人選擇攻讀商科等相對受歡迎科目,令本地工科生的供應不足,加上部分年輕人不願意入行等,令行業出現請人難情況。他建議可考慮向內地適當地引入所需人手,解決目前人手不足問題。
須檢討人口規劃教育培訓
鄺家麒並認為,目前香港的人手短缺並非建造業獨有,而引入外勞亦有機會影響本地人的飯碗,故他建議政府先為本地人力短缺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必須確保輸入外勞的產業的確正面對嚴峻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不要盲目追求輸入外勞的數字,迎合某些行業的訴求。長遠而言,本地需做好人口規劃、教育課程及培訓,確保本地勞動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