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講呢啲】開心果·蓮子蓉咁嘅面口·四萬咁口·笑到見牙唔見眼·口水嗲嗲渧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人們會叫常時開心的人做「開心果」,已故藝人沈殿霞就有「開心果」的稱號,只要有她的出現,可不用做些什麼,其圓潤的身形與燦爛的笑容就教人開懷。這稱號的由來與一種植物的果實有關。由於果實的硬殼裂開時如笑容之狀,早期人們叫這種乾果做「開口笑」,後來被「開心果」這個較上口的叫法所取代。
形容笑容可掬的樣子,廣東人會用以下的講法:
蓮子蓉咁嘅面口
其中「面口」從「嘴臉」演化過來:
嘴臉→口面→面口
什麼是「蓮子蓉」,與「蓮子」和「蓮蓉」有關嗎?實情該話語與蓮子和笑容有關,但出處就不是那麼直接。一般看到的乾蓮子有一端是裂開的,看上去就像人燦爛地笑的樣子;這不就可說成像蓮子般的笑容嗎?面容的「容」與蓮蓉的「蓉」同音近形,廣東人就以「蓉」代「容」,且「挾持」蓮蓉這個為人熟悉的東西而創作了「蓮子蓉咁嘅面口」的講法。
由於麻將牌「四萬」上的「四」字外形似露齒笑的嘴形,廣東人就以「四萬咁口」來形容人笑得開懷。
示例:
陳仔平時唧都唔笑;自從今屆DSE放榜之後,佢見嚫人都「蓮子蓉咁嘅面口」/「四萬咁口」!
佢個仔五科全部五星星,畀我都係咁喇!
「笑到見牙唔見眼」指人笑得燦爛時,眼睛瞇得看不見,看到的只有牙齒。
廣東人有以下一個語帶誇張的諺語:
外母見女婿,口水嗲嗲渧
意謂外母見到女婿,在開心不已的情況下,口水不停地從嘴邊滴下。「嗲嗲渧/哆哆渧」讀作:
de4 de1帝;doe4 doe1帝
「嗲」,讀「爹1-2」,形容聲音或姿態嬌媚造作;如:嗲聲嗲氣。按音義,「嗲」明顯是個借字。「渧」指水慢慢滲下。「哆」讀「多」,張口的樣子;看來寫作「哆哆渧」則音近義合:
哆/do1;變韻母→doe1;變調→doe4
「滴滴」指一滴一滴;筆者認為「嗲嗲渧」也有可能是「滴滴地」通過音變而得的。
人們對諺語的詮釋,一般求諸網上資料。然而,不少來自「一個」錯誤的來源,且又有不少人在不加考證的情況下原文「引用」,致使一直錯下去。今期提及的「外母見女婿,口水嗲嗲渧」便是一例:
岳母總是比較喜歡女婿的。
「比較」,與誰比較?「總是」的意思是永遠地、無例外地、一直都是這樣。現實中,這可能嗎?閱歷不用深的人已即時可告訴你,對着對她或女兒不好的女婿還笑得出嗎?按筆者的推想,外母這個「表現」多出現於「首次」會面。女兒出嫁是所寄望;除多了個「半邊仔」(半個兒子)外,還會「一廂情願」地認為他日後會善待她和女兒,想到這裏外母能不「亢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