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職稱有效銜接 促兩地融合發展
盧偉國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隨着香港與內地專業合作的深化,香港工程師在內地的專業發展迎來了新機遇。首批逾200位香港工程師成功通過大灣區工程專業職稱評審,取得內地相應職稱資格。兩地專業職稱銜接取得重大突破,有助提升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的競爭力,推動大灣區相關業界的合作,充實大灣區專業人才庫,為本港其他專業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更有利條件,促使兩地專業融合發展常態化。
讓更多本港專業人士在內地執業
「職稱」是內地獨有的專業資格評價制度,是衡量專業人士技術水平與資歷等級的重要依據。然而,由於兩地制度及評審機制存在差異,香港專業人士過去難以申請內地職稱,制約了本港專業人士進入內地發展。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與廣東省人社廳合作,於2021年推出「備案制度」,協助香港工程業界的企業和專業人士取得內地相應資格,並於2023年制定適用於香港工程專業人才的內地職稱評審機制,以先行先試方式,在土木建築、岩土、公路、電機和測控儀器五個工程專業範疇開展試點職稱評價工作,首批超過200位來自公營機構、顧問公司和承建商的香港工程師通過評審,成功取得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涵蓋的職稱等級包括了「正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顯示香港工程專業人士的專業水平、資歷和能力獲國家評級和認可,為業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配合國家所需,發揮自身所長,是香港未來的重要出路。在特區政府和內地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下,本港與內地自2003年簽訂CEPA協議,之後經過不斷完善和優化,兩地在越來越多方面得以突破瓶頸。猶記得2018年4月,筆者聯同謝偉銓議員致函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議進一步放寬港資建築及工程企業參與內地工程建設的限制,獲住建部正面回覆,同意逐步放寬,並利用CEPA機制落實。相關的CEPA服務貿易協議完成修訂並由2020年6月起實施,讓香港企業與專業界別以更優惠的待遇開拓內地市場。隨後發展局公布,包括建築顧問公司及工程顧問公司名冊,以及香港相關專業註冊管理局註冊的專業人士,通過備案方式就可以在大灣區內直接提供服務。內地與香港去年10月9日簽署了CEPA服務貿易修訂協議二,新增「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等措施,為香港的專業服務提供者進入內地市場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顯示中央對香港的大力支持,惠及各行各業,香港與內地互惠共贏的關係也日益密切,香港業界非常重視和歡迎。
創新求變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
香港特區政府和內地相關部門未來仍有兩大努力方向:一方面,工程建造專業範疇廣泛,特區政府須與內地方面繼續商討,將職稱評價擴至所有工程專業界別。另一方面,兩地應商討逐步擴大職稱評價至工程界以外的更多專業界別,讓更多專業領域可以落實兩地的融合發展。例如,立法會在2024年10月30日通過了《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條例草案》,這是筆者提出的一項議員法案,當中涉及的重要考慮,是通過這項新法例,讓本港環境相關的服務和產業能透過提升水平和公信力,以及提升環境專業人士的專業地位,讓本港業界與內地及海外專業組織進行專業資歷互認,為有意在環保專業發展的年輕人開拓專業發展道路,參與國家發展。
社會各界都熱切期待,特區政府積極創新求變,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善用中央的各項挺港惠港政策措施,助力本港工商專業界對接國家的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策略,提振本港經濟,並加速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