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透視/聽懂刀郎的「文藝復興」\馬浩亮
「二○○二年的第一場雪」,在二○二五年仍然漫天飛舞,覆蓋着歲月如歌的集體記憶;「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依舊停靠在許多人的心靈驛站,見證着過眼煙雲和世事變幻。巡迴演唱會雖然收官,但刀郎的熱度仍在持續,甚至超過了二十多年前出道之初。這絕非是偶然的「翻紅」,或是懷舊濾鏡加持的結果,而恰是好作品永不過時的真實寫照。
好作品,離不開扎根一方土地的堅守和長情,離不開精細打磨錘煉的藝術操守。大西北的廣袤粗獷,賦予了刀郎作品以獨特氣質和感染力。在刀郎的歌曲裏,有對人生情感的真誠歌頌,也有對虛偽丑惡的批判撻伐;有對天地自然的守護吶喊,也有對民族文化的挖掘致敬。這加寬增厚了刀郎作品的藝術理解。絲路、大漠,高原、雪山,胡楊、孤雁,愛情、鄉愁,青春、夢想,共同拼成了一個充滿個性與特色的藝術圖騰。
正是這種厚植於民間的底蘊涵育,加上他那高亢與低回環繞、滄桑與嘹亮融合的唱功輸出,讓刀郎的歌,穿透了眾多個體的心扉,超越年齡、階層、地域、社群,激盪着大時代的情緒共鳴。
文藝與商業並不違和,高雅的內容與通俗的表達也並不衝突。在刀郎的歌裏,有故事、有思考,但沒有強行灌輸和生硬表達,而是娓娓道來,縱情傾訴,有民族曲風,也有流行元素,時而澎湃激昂,時而平靜纏綿。所以,時隔二十年,仍能喚醒聽眾心底的記憶音符,綿長悠遠,歷久彌新。
這幾年,文娛日益成為消費熱點,「演唱會經濟」方興未艾。但大潮之中,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演唱會着眼「人傻錢多」,靠無病呻吟的靡靡之音、光怪陸離的聲色刺激,來炒作收割,形式矯揉造作,內容空洞懸浮。這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必然難以長久。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大浪淘沙,始見真金。真情是人間的「剛需」,美好是永恆的「通貨」。用真善美與聽眾溝通,才是「長紅」密碼。天南海北,刀郎演唱會一次次掀起熱潮,完成了一輪新的「文藝復興」,也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這也是「刀郎熱」帶來的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