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無限/香港207名工程師 喜獲內地專業資格
首批207位來自公營機構、顧問公司和承建商的香港工程師,早前通過大灣區工程專業職稱評審,成功取得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融入內地職稱評審系統,是兩地專業資格領域規則銜接的重大突破,為本港專業人才在內地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兼內地事務委員會主席賴旭輝認為,內地提供很好的發展機遇,香港專業人士可參與內地多元化的發展項目,從中學習,並運用好香港自身的國際視野,一同合作,達至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內地與香港的專業資格體制不同,香港的專業人士過去難以申請內地職稱。粵港兩地在2023年制訂適用於香港專業人才的新評審機制,讓香港建造業專業人士的專業水平、資歷和能力獲得國家評級和認可,並以先行先試方式,首先在土木建築、岩土、公路、電機和測控儀器五個工程專業範疇,開展試點評審工作。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在網誌表示,發展局、中聯辦與內地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下,最近香港建築工程領域專業人才再次迎來好消息,超過200位來自公營機構、顧問公司和承建商的香港工程師,通過大灣區工程專業職稱評審,成功取得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涵蓋的職稱等級包括:「正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
甯漢豪形容,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為相關專業人士在內地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馬紹祥形容,這個好消息標誌着香港專業人士,融入內地職稱評審系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粵港兩地工程師學會已簽署多份資格互認協議,促進大灣區工程人才互聯互通。
港人才擁國際視野具優勢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兼內地事務委員會主席賴旭輝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本港未來有北部都會區建設,大灣區內地城市機遇處處,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推行後,建築工程專業人士可參與更多大型項目。香港相關專業人士素來擁有國際視野,不少人更有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經驗,具有優勢,不難獲得內地公司青睞,更有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有助參與及打通更多海外市場。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源栢樑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以往要取得資格互認,存在很大困難,包括文化差異、監管及評估框架不同,乃至內地地區省市存在保護主義,出現「大門開了、小門未開」問題,他形容今次是一項很大的成就,相信本地機構有更多專業人士取得資格互認。從公司角度看,有助投標時加分,外界以為內地工資一般低於香港,但兩地新入職測量師工資起薪點,其實僅相差兩成左右,內地一些資深「正高級工程師」,若在大機構工作,隨時年薪過百萬元。他期望政府下一步可以再下一城,讓更多工種職位,例如機械工程師等,取得資格互認。
機制將常態化 擴至其他專業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強化專業資格認可機制。為加強與大灣區合作,在2025年中將職稱評審的評審機制常態化,並擴展到其他具備條件的建造業相關專業。
甯漢豪昨日在網誌表示,發展局已與內地相關部門協商,將職稱評審機制常態化,並擴展到更多建造業相關專業,如測量、建築等,局方會繼續努力,推動內地與香港專業資格對接工作,與內地建造業優勢互補,共建高質量灣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