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推廣/議員倡推長者科技券 加速樂齡科技入屋
為推廣應用樂齡科技,特區政府於2018年撥款10億元設立創科應用基金,截至2024年8月批出合共7.5億元,並再額外注資10億元。然而,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直言,「樂齡科技入屋難」,一方面,主要受環境限制,如面積較小、建築較舊、網絡連接不穩定等因素;另一方面,樂齡科技在宣傳、推廣上仍與部分長者脫節。
「試過先知好唔好!」葛珮帆提出,可在各個社區開展長者樂齡科技推廣日、利用空置的屋邨單位長期展示樂齡科技產品,以及增加宣傳推廣教育渠道,並讓長者有機會試用。此外,她亦建議,特區政府推出長者科技券,讓他們直接購買適合的產品。
現時,不少非政府機構都會提供相關的租借服務,例如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a家」,正擔當企業供應端與長者需求端間的橋樑,透過教育服務、租賃服務、清潔及保養服務,以及長者交流活動,加強消費者對樂齡科技的認識,協助企業優化市場策略,從而推動「高齡友善經濟」的發展。
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文宜表示,樂齡科技產品必須本地化,才能真正服務於香港市場。據她分享,一些企業曾表示困惑,為何國外暢銷的產品在香港「唔用得」。她直言,本地市場有其獨特性,產品設計需要考慮長者的生活習慣。為此,賽馬會「a家」透過社區分享及樂齡博覽會等形式,為長者提供意見反饋及「痛點」分享的平台。她指出,企業若「閉門造車」,忽視用戶需求,就會多走「冤枉路」;反之,系統性的反饋不僅能幫助企業縮短研發周期,更可避免浪費投資。
鼓勵分享 紓解長者抗拒情緒
長者一般較抗拒接受新科技。陳文宜以幽默口脗指出,好多老人家會話「唔使啦」、「撞鬼咩」,擔心電費或者覺得「我唔係矇咗」。她認為,應該通過醫療知識普及活動,讓長者理解產品的價值,並強調使用科技產品是正常而普遍的現象。此外,分享亦是消費者教育中的重要一環,當長者知道其他人能透過產品改善生活,他們會更願意嘗試。
陳文宜還呼籲,應建立統一的樂齡科技產品標準,例如產品高度、速度、隱私保護等,以保障長者權益。她強調,企業和機構需協力推動標準普及,為市場發展創造更高透明度,讓更多高質量產品得以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