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銀髮商機❶/樂齡科技潛力大 兩地企業齊掘金
銀髮經濟風口正加速打開,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期望透過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釋放銀髮族的生產力,為香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技術創新正滲透到銀髮經濟的各個環節。本地科技公司不斷攻堅克難設計產品,期望透過大灣區融合發展內地市場。內地公司亦看好香港市場,更將香港作為國際化戰略的窗口。/大公報記者 李樂兒 蔣夢宇
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65歲或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比例將由2021年的19.6%,逐步上升至2031年的28.2%,2046年更上升至33.5%。「年長中風病人眾多,他們未必可以每日到醫院做復健。」樂齡科技公司zunosaki創辦人何思傑指,香港從九十年代開始用科技做長者復康,但較少針對手指的復康產品,公司看準這個市場缺口,推出復康運動機械手,可用於協助因中風導致手部麻痹的病人復健。
何思傑透露,八至九成政府醫院的物理治療師採用公司的機械手,私營長者院舍的使用比率亦有六至七成。產品目前有醫用和家用兩個版本,他解釋指,有醫學研究發現,中風後的半年是治療黃金期,家用版可助患者在離開醫院後維持該有的復健時間。
開發內地市場 覓長期研發資金
「一般情況下,醫療器材都賣得很貴,因此只有醫院才有能力購入,購買量亦上不去,投資很難回本。」何思傑直言,雖然在研發上已拿到特區政府創科方面的基金,但研發是長期投資,資金投入也是不斷,因此擁有長期投資者十分重要,而進入內地市場是他們現時的目標。
不過,何思傑表示,公司對內地的准入標準不甚了解。首先,兩地在醫療產品方面的認證有所不同,補貼政策亦有差異。他希望,特區政府能充當「引路人」角色,為公司和對樂齡科技應用有興趣的投資者搭建橋樑,並為想進入大灣區內地市場的公司給予更多指引和渠道。
本地企業想走進內地市場,內地企業則想出海。當中,上海天與智慧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天與)聚焦於養老行業,依託自研數字化系統與松椿果智能硬件,打造了數字基建平台,且致力於聯通社會各行各業。「中國是有機會領跑全球養老行業的數位化與智能化。」公司董事長卜江勇指出,在樂齡科技方面,天與做了兩件事,一是行業的數位化改造,二是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升級。他希望通過行業的數位化改造來打通整個產業鏈,促進各個行業養老賽道的融合,進而提高效率。
深化合作 天與擬在港設研發中心
天與將香港視為國際化戰略的窗口,計劃今年在港設立研發中心。卜江勇表示,一方面是天與在深圳的硬件研發中心一體化程度已經很高,可為在香港做研發給予支持;另一方面是可以幫助公司更好適應香港的政策、法規、習慣等,以便未來深化與香港運營商、保險公司,以及養老相關企業的合作,打造智慧養老機構。
「就養老行業來講,就該捲!」卜江勇指出,以前養老行業的水準參差不齊,但變老這件事又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他續指,創立天與的初衷在於提升整個中國養老行業的水準,而科技與專業服務的結合,可提高養老服務行業的門檻和競爭力,同時亦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此外,卜江勇認為,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只有將行業的交付水準提高,產品市場化的付費能力增強,政府在養老方面托底的壓力才能有效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