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演出去旅行」成新風尚 刀郎北京演唱會火爆收官
1月5日,「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北京演唱會「四連唱」迎來收官一場。隨着前三場不斷鋪墊的熱度,以及日益濃郁的節日氣氛,5日晚間舉行的第四場演唱會也將刀郎本輪京城演出徹底推向高潮。全國各地的歌迷紛紛湧向華熙·LIVE五棵松場館。有票的,進場一睹偶像風采;沒票的,陌生的朋友場外來相會。整個北京五棵松場館內外都宛如一片歡樂的海洋。很多歌迷對《大公報》表示,如今,追着演唱會去旅行,已經成為一種新風尚。而帶着爸媽看刀郎演唱會,更成為年輕兒女們心中的優選。\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江鑫嫻
5日下午5時許,大公報記者在華熙·LIVE五棵松場館外看到,現場已經聚集了大量「刀迷」。他們有的在臉上貼了國旗小紅心,有的手持刀郎卡通人,有的高舉小幅的海報,幾十人一波,聚攏在一起,自發高唱《我的祖國》《2002年的第一場雪》《駝鈴》等歌曲。整個場館外,歡聲高潮迭起,氣氛不亦樂乎。
演出經濟+旅遊消費
一位楊女士對《大公報》說,「我沒有買到票,但是就想來這裏感受一下氣氛。一方面,離偶像近一些,另一方面,也能跟其他歌迷互動交流。大家本來都不相識,但合唱了幾首歌曲之後,就都像老朋友一樣了。」另一位看起來有音樂基礎的大哥主動擔任起了「現場指揮」,遒勁有力地揮舞手臂,動情賣力地大聲領唱,整個外場歌迷儼然變成了一個「民間合唱團」。
或許是因為北京站的最後一場分外難得,大公報記者發現,現場歌迷的年齡分布也更加廣泛。既有相攜相伴遠道而來的白髮夫妻,也有「以票盡孝」的母女檔或父子搭,更有單人獨行的年輕人。《大公報》隨機採訪了一位年輕歌迷,他對記者說,「我是一名90後,也很喜歡刀郎滄桑獨特的嗓音,感覺比那些甜膩的流行曲風好很多。」
近年來,隨着國家文化產業愈益繁榮,國人精神生活需求持續提升,各種演唱會、舞台劇、脫口秀、Livehouse等也越發火爆,甚至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與之相伴,「跟着演出去旅行」也在悄然間成為一股新風尚。靜態的「演出經濟」開始與動態的「旅遊消費」呈現「合流」態勢,並逐漸演變成一條日益火熱的經濟新賽道。
逐城聽唱 以文促旅
來自吉林的遊客裴先生對《大公報》說,自己是一個音樂發燒友,平時也特別宅,但是出於對音樂的狂熱追求,慢慢開啟了「逐城聽唱」的旅程。「我這段時間一直在京津冀這片旅行,先是去天津聽了海來阿木的演唱會,又等到現在來北京聽刀郎。如果不是喜歡他們的歌聲,我肯定不會這麼長時間在外地遊玩。」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簡報,「伴隨觀演需求疊加出行和旅遊需求,內地演出消費與其他品類消費相結合,全國演出市場呈現上升態勢。大型演出深度聯動各地景區資源,持續發揮跨城帶動效應。」很顯然,作為新晉「盡孝硬通貨」的刀郎演唱會門票,帶動的不僅僅是中老年群體的「懷舊情結」,更有前所未見的消費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