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臨岸觀海幾春秋\吳 捷

  圖: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版),圖為上冊。
  圖: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版),圖為上冊。

  適合強迫症的休閒方式有那麼多,過去一年,我卻選擇了讀《左傳》。

  有空就讀,讀到胸悶氣短就拋下,有時要歇好幾天才緩過來,攤開筆記本繼續。不是沒看過這類長篇編年史:《資治通鑒》從卷首到盛唐這段,我讀過三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譯本六百餘頁,一個月也熬過來了。畢竟前者以清簡流利的宋代文言寫成,後者時間跨度不到三十年。不似《左傳》,上古漢語,二百五十多年,雖有楊伯峻先生的詳註、《東周列國志》的補充,依然磕磕碰碰,東倒西歪。

  但讀史的樂趣在於以上帝視角,臨岸觀潮。歷史之海從無平靜之時。小潮因勢而聚為大浪,彼此搏擊壓伏時,其後已有小小波瀾接連生成,翻覆,洶湧,推,捲,濺,躍,挾着漩渦水花,突然聳起一面暗綠的高牆,隨即撞碎在沙灘,泡沫匍匐,餘波徘徊。

  成年人的經歷與此相似。除非離群索居,否則海欲靜而浪不止,震撼人生的事件如潮水有期,頻繁且規律。試回憶過去五年:宏觀上,一個影響全球的疫情、數個地區性戰爭;微觀中,個人和小家庭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年末,寒冰清峭,高林靜,霜鳥飛,撥動壁爐中星星閃爍的灰燼,竟有些害怕未知的一年。想走入神話的野外木屋,看巫婆塗滿血色蔻丹的指甲,輕叩布滿雲霾的水晶球,獰笑的嘴角,悄悄吐露未來的秘密。

  不過,且慢,面前正有《左傳》。讀史,是將自己放入人類乃至地球、宇宙的坐標系中,尋找比例和分寸,減緩憂懼。春秋時,人不知有南海、西域,「華夏」限於今晉冀魯豫一帶;邊緣的吳(江蘇)、楚(湖南)、秦(陝西)被視作蠻夷。諸侯間一如後世國際關係,今天你攻打我,明天我糾集多國部隊反擊,混戰一氣後大家又結盟和好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相似,希臘城邦拉幫結派,大打出手。多數人為之辛苦奔走的謀略、爭吵、流血,後人看來只是蝸角之爭,歷史的浪潮並未因之倒流、擴張或蒸發。

  將參照系進一步擴展。Ed Yong在《I Contain Multitudes》引用一常見比喻:若把地球迄今的歷史壓縮為一年,則生命於三月起源,人類在十二月三十一日晚十一點半左右才登場。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匹夫匹婦,在地球、宇宙中,無非連綿浪濤中的一星浮沫,閃現一瞬就消失,而在消失之前,它對明天、明年,對即將被拋上的波峰和被拖入的深淵,都一無所知。

  只是,由這種小大之辨推想到極致,難免要感到一切徒勞,萬事虛空,就容易頹廢了。

  以宏觀為參照,是為培養明辨輕重緩急的智慧。如果懂得歷史之海永存,前浪後浪永續,其下還迴旋湧動着「命運」的暗流,就會明白在不斷發生的事件中,哪些對自己真正重要,從而保持一定的超然與獨立。茨威格一九三九年五月致信奧地利作家赫爾曼·布洛赫,說自己想試着「像讀一百年前的歷史一樣讀報紙,」某事並不「因為是今天發生的,所以就是重要的。」英雄所見略同,羅素在《How to Read and Understand History》中也說,許多事物出現時激起的興奮,遠超其真正重要程度,故需以讀史的方式看時事。

  或者說,需以讀史的眼光看一切。由此,你會掃開媒體和身邊蛛網上的雞毛蒜皮和情緒刺激,更加專注於重要之事:或扶老攜幼,或傳道授業,或潛心創作,不為取悅時人或留名青史——浮沫之於大海無比渺小,對海潮幾無影響——而只為了愛、寧靜和快樂。你會悲,會喜,也許會被一再打入深淵,但你不會刻意榨盡每一滴淚中的鹽,也不會膨脹為一戳就破的水泡。你的悲喜和愛和悔恨,不因宇宙和歷史的龐大而無足重輕:正是宇宙的元素,進化的末梢,多少歲月的積聚,多少偶然的凝合,才出現了有情眾生,出現了你的大腦,就在此刻,思索一星浮沫之於滄海的意義。

  你會俯瞰歷史之潮,看到「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潮流的走向需經年累月才能看清,而在那之前,你將日復一日經歷漂泊,體驗動盪,在種種不確定中仍然說服自己,日復一日堅持出席、創造、累積。你要與命運的暗流弈棋,因為生命裏湧起的浪濤並不都是偶然。命運落下一子,你統觀全局,盡量優化,應對一子。敲子落枰,每一步你都可以考量、選擇。

  你還會發現,極少有人背負主角的光環。大魔王互掐、昏天黑地之際,不起眼的角落裏忽然冒出一個小巴拉子,因緣際會,三五年間橫掃六合,把大王小鬼們都收拾了──這是《資治通鑒》的敘事套路。但那個小巴拉子肯定不是你我。《聖經·傳道書》說了,「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好人未必好報,否極未必泰來,武功全廢眾人厭棄之際沒有魔教大小姐青眼相加從此笑傲江湖。凡人只是在身外和心內的搖盪不定中,偶爾抬眼望望星空,專注,從容,居安則留心以慮患,處變則堅忍以圖成。

  此時,一千七百三十六頁的《春秋左傳注》橫亙桌上,我仍未讀完。但我不必尋找巫婆和水晶球了,因為光陰往來,浪潮不竭,無需預測已可知,新年中必將發生許多事情。海浪將把浮沫捲低、打碎、拋起,閱歷過滄海的浮沫則有從流漂蕩的冷靜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