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旅遊經濟保持樂觀預期/China Travel全球圈粉 旅遊創收 再上層樓
2024年,「China Travel」全球圈粉,北京中軸線和中國春節申遺成功,《黑神話:悟空》海外掀起「西遊熱」……精彩的中國文化故事不斷上演。展望2025,多位專家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之年。國內出遊人次、旅遊總花費、入出境旅遊人數、旅遊外匯收入等主要指標有望全面創下歷史新高。專家建議,可培育一批省、市、縣級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示範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案例。\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
當下,中國的「文旅」正被重新定義。各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創新推出一批文旅新玩法、新場景,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經綜合研判,其研究團隊對2025年旅遊經濟保持更加樂觀的預期。國內出遊人次、旅遊總花費、節假日出遊距離、目的地停留時間、旅遊景區、度假區、旅行社、星級酒店等旅遊市場經營主體數量,以及入出境旅遊人數、旅遊外匯收入等主要指標有望全面創下歷史新高。
支撐品牌建設 促進創業創新
戴斌提到,一、二線城市熱度將在全年和主要節假日繼續保持高位,隨着親子遊、研學遊、紅色遊、冰雪遊、避暑遊、「上山下海進草原」等專題旅遊需求的不斷釋放,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雲貴川等西南區域的城市熱度有望進一步提高,更多縣域中心城鎮將迎來旅遊市場擴容和產業發展新機遇。
談及上述預期如何落實?戴斌建議,首先要加大2024-2025冰雪節和春節假日旅遊優質供給,力爭實現旅遊經濟「高開高走」的市場基礎。推動公共文化、旅遊產品、宣傳營銷、消費促進等政策進一步向「七節兩季」,特別是春節、勞動節、國慶節三個長假和暑期、冰雪季傾斜。完善旅遊強國所需要的城市與鄉村、景區與度假區、項目投資與服務品牌支撐體系。做大做強頭部企業,做優做精中小微企業,促進旅遊創業創新。推動社會資本進入旅遊領域,參與項目建設,穩步增加旅遊專列、旅居社區、低空飛行等旅遊業創新發展的政策供給。
立足文化遺產 豐富文旅業態
72小時、144小時、240小時,隨着中國的過境免簽政策不斷放寬、優化,越來越多外國遊客來到中國,體驗中國文化、感受中國之美。對此,戴斌建議,進一步擴大對外對內開放,有效提升入境旅遊和消費便利化水平。有序擴大相互免簽、單方面免簽、郵輪口岸免簽、240小時過境免簽的國家範圍,同時培育一批省、市、縣級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示範區,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案例。
2025年文旅工作怎麼幹?各地文旅廳局長給出了答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懷剛表示,將着眼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一流旅遊城市建設目標,打好融合、創新、科技和國際「四張牌」,不斷推動首都文藝精品創作、公共服務效能提升、非遺保護傳承、產業融合發展、文旅交流合作、文旅市場培育等工作實現新突破。
去年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全球,其與山西古建築的奇妙碰撞,讓山西這座「古建築藝術寶庫」爆火「出圈」。今年,山西將乘勢而上,據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愛琴介紹,將立足「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提質升級和「三個熱點旅遊門戶」城市品牌建設,牢牢把握「三個一號」旅遊公路全線貫通新契機,加快完善配套設施、豐富文旅業態、創新體驗玩法、優化提升服務,讓山西這座大地上的博物館綻放新的光彩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