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洞察/內需續增長 消費行業添信心\謝企剛

  隨着中央上月推出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A股和港股重新吸引資金流入,展現強勁反彈勢頭。

  中央近期政策舉措,包括解決隱性債務的10萬億元人民幣化債計劃、促進消費的政策以及提高財政赤字的安排。這些舉措表明,中央積極應對經濟挑戰,並努力為市場注入活力。

  此外,隨着美國聯儲局啟動減息周期,中國貨幣政策可進一步健全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着力優化資金供給結構,這為未來的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投資團隊採用了槓鈴策略以應對市場波動並捕捉增長機遇。這一策略在年初至今的市場表現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團隊看好派息較高、回購較多的企業,以及那些基本面增長強勁的公司,尤其是在公用事業、能源、銀行和戰略物料等行業。這些行業被視為投資組合回報及防守性的關鍵來源。

  科技股成亮點

  隨着中國內需持續增長和旅遊數據的改善,投資者對教育、旅遊等服務型消費行業充滿信心。此外,家電和消費性電子產品也可能因以舊換新政策補貼及人工智能手機的換機周期而受益。

  在美國出口管制的壓力下,中國正加速推動科技自主。特別是在半導體供應鏈方面,晶片設計和設備的國產化潛力被認為是未來增長的亮點。投資團隊對資訊科技及工業領域保持高於基準的比重,期待這些行業在科技自主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靈活的投資策略將是關鍵。投資團隊將密切關注最新的經濟數據,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組合,以捕捉潛在的增長機遇。隨着政策支持的持續推動,中國股票市場有望在未來繼續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並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展現出強勁的韌性。

  (作者為宏利投資管理大中華區股票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