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東說西/美股跌勢或持續一段時間\黎家鑫

  在美聯儲上月政策會議中,宣布了降息0.25厘,將基準利率調整至4.25厘至4.50厘的區間,同時強調未來降息步伐將放緩,2025年全年降息次數預計減少至2次,令普遍市場大失所措。基於點陣圖預測,本來減息幅度應該更強烈,現在轉變為收緊,有部分經濟分析師認為美聯署應該放棄點陣圖。

  然而,筆者認為市場過分進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早已經提到政策利率要向「中性水平」進發,即既不抑制需求也不刺激需求。至於中性利率的具體定位其實沒有準確數字,但基礎就是把低的拉上來把高的拉下去,就像把2025年通脹預測上調至2.8%,市場由此解讀為「鷹派降息」,即降息的同時保持對抑制通脹的堅定立場,進一步穩固了短期高利率的市場預期。

  儘管降息使資金成本有所緩解,但投資者認為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有限,未來經濟數據如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進展將成為調整政策的關鍵指標。從12月中尾段開始,美股已經連續下跌。

  特朗普「強美國」恐變催命符

  另一方面,讀者諸君不要忽視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風險,主流媒體把這個風險降低,正在吹噓美國的強大可能性。無可否認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對美國企業盈利有潛在支持,但同時關稅政策對製造成本的潛在壓力,這令市場其實充滿不確定性,美匯指數近期的升勢已可得到啟示。

  展望未來,市場對美股與經濟數據的依賴性將進一步加強。美聯儲政策的變化相信會變得牛皮,關注點還是通脹與就業數據的變化,同時等待特朗普上任成為市場主要基調。短期內,不對股市的表現作過多預測,但若果未來兩周美股持續下跌後低位橫行,相信跌勢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