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情人」一年呃錢3400萬
扮富家女誘網友投資虛擬貨幣 警拘31人包括港超足球員
有詐騙集團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偽造」技術,假冒有錢女在網上交友平台結識海外受害人,投其所好,迅速建立網上戀人關係,繼而誘使對方墮入投資虛擬貨幣騙局,一年多合共騙取逾3,400萬元。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本月2日至3日展開代號「暗簾」的反詐騙行動,搗破兩個設於九龍灣的詐騙中心,並以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等罪拘捕31人,當中包括主腦及骨幹成員,其中一人更是港超足球員,相信負責前線交友角色。警方表示,會與國際刑警及海外機構合作,盡快聯絡海外受害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被捕的24男7女(20歲至34歲),大部分人報稱無業,其餘報稱學生、運輸工人、銷售員、美容師、足球員、健身教練及補習導師。當中5名疑犯,包括集團主腦、詐騙中心負責人及3名骨幹成員,已被落案起訴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罪,今日(6日)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其餘被捕者則獲保釋候查。
租用兩單位 偽裝成寫字樓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總警司孔慶勳昨日表示,涉案跨境詐騙集團相信運作超過一年時間,2024年10月起才又轉到九龍灣兩座工業大廈內,租用兩個單位營運詐騙中心。為分散風險、掩人耳目及增加保密性,集團將兩個單位偽裝成為普通公司的寫字樓及開放式工作空間的工作室,並延長運作時間,以詐騙更加多受害人。
其間,主腦及骨幹成員會利用詐騙中心,透過不同渠道招攬年輕人加入,新成員無論男女會由集團培訓,提供交友攻略及步驟,學習在不同網上交友平台,以女性身份結識境外包括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的詐騙目標。為吸引更多目標,集團會有人專責在網上交友平台建立一些人物設定,俱為相貌不俗,聲稱達到財務自由,亦有高尚生活習慣和生活圈子,例如擁有名貴手錶、手袋、飲名貴紅酒、打高爾夫球、出席幣圈人士的飯局,以及環遊世界去旅行等。
網上釣魚覓獵物 「三部曲」行騙
警方亦發現犯罪集團會透過「深度偽造」技術「變臉」,製作虛擬相片及影像吸引交友對象,甚至與對方進行視像對話。成員透過釣魚形式接觸交友目標,展開「呃人三部曲」。
其中,第一階段,先了解受害人的職業、興趣、家庭狀況、感情生活以及性格,經熟絡後再了解受害人的收入、身家及投資習慣等;當進入第二階段,如發現受害人有利可圖,會逐步投其所好,與受害人發展網上情緣關係,並向他們分享虛擬貨幣的投資知識,並聲稱虛擬貨幣市場可以輕易賺取可觀回報,鼓動及教導目標購買虛擬貨幣;至第三階段,騙徒會向受害人推介由海外詐騙集團設立及操控的境外網上虛擬貨幣平台,聲稱平台能以質押形式賺取可觀回報,例如半年有逾50%的回報,不斷慫恿受害人將自己虛擬貨幣投入該網上平台的虛擬貨幣錢包,最終令受害人血本無歸。
警方相信該犯罪集團的收入,主要根據受害人被騙的投資金額與海外犯罪集團進行拆賬,每次可透過虛擬貨幣形式分到四成至五成騙款;而集團主腦會將拆賬收入1%至5%,透過虛擬貨幣場外交易所OTC轉換成現金,分發予前線接觸受害人的詐騙成員作為報酬。
檢大量內部教學筆記及跑車珠寶
行動中,警方在詐騙中心及骨幹成員的住所檢獲大量詐騙集團的內部教學筆記,另有11台電腦、116部手機及文件,同時亦檢獲超過680萬元現金、2公斤金條、一輛名貴跑車及一批珠寶首飾、名貴手錶及手袋等,相信俱為犯罪所得,共值約1,000萬元。
提防投資騙案貼士
●進行任何投資時,切勿輕易相信任何人
●不要回應任何來歷不明、誘導參與高利潤投資計劃的邀請,尤其是網上結識的新朋友
●對於聲稱能帶來豐厚回報的投資項目,要保持高度警惕
●對於聲稱能快速賺錢的途徑,應加倍小心
●購買複雜的投資產品前,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獲取專業的投資建議和風險評估
●進行網上投資時,需選擇有信譽的平台
●在網上尋找工作時不要輕信招聘廣告或留言,特別是無須學歷、無須經驗等,而有高收入的工作,須保持警惕
●在應聘前,應先深入了解公司的背景信息,包括公司的註冊信息、經營狀況、員工評價等,確保其合法性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來源: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