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票晉「盡孝硬通貨」 刀郎演唱會帶動銀髮經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張寶峰 北京報道)元旦之後的第一個周末,刀郎在北京開啟2025年演唱會的序幕,吸引全國各地歌迷前來打卡。昨日(5日)尾場演出,排隊入場的歌迷年齡分布也更加廣泛。既有相攜相伴遠道而來的白髮夫妻,也有「以票盡孝」的母女檔或父子搭,更有單人獨行的年輕人。刀郎演唱會門票成新晉「盡孝硬通貨」,帶動銀髮經濟。
承載情緒價值的演出經濟持續火爆,演唱會「特種兵」們帶着真金白銀趕來為偶像打call的同時,亦帶動了京城的食住行消費。近年來,隨着國家文化產業愈益繁榮,國人精神生活需求持續提升,各種演唱會、舞台劇、脫口秀、Livehouse等也越發火爆,甚至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與之相伴,「跟着演出去旅行」也在悄然間成為一股新風尚。靜態的「演出經濟」與動態的「旅遊消費」開始呈現「合流」態勢,並逐漸演變成日益火熱的一條經濟新賽道。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簡報,「伴隨觀演需求疊加出行和旅遊需求,內地演出消費與其他品類消費相結合,全國演出市場呈現上升態勢。大型演出深度聯動各地景區資源,持續發揮跨城帶動效應。」很顯然,作為新晉「盡孝硬通貨」的刀郎演唱會門票,帶動的不僅僅是中老年群體中的「懷舊情結」,更有前所未見的消費新場景。
年輕人幫家長搶票追星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發展銀髮經濟。」而眼下,火遍全國的刀郎演唱會正成為「銀髮經濟」的生動註腳。從去年12月28日到今年1月5日,刀郎在北京舉行了四場演唱會,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其溢價率更高達30倍,甚至超出了周杰倫的9倍。另據多家媒體報道,中老年歌迷助推刀郎成為2024演唱會頂流。不僅很多年輕人肩負起幫父母甚至爺爺奶奶搶票的重任,甚至還催生出高價「代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以往演唱會的消費主力是年輕人,刀郎的粉絲基本由中老年用戶構成。而目前中國中老年的可支配收入遠高於Z世代等年輕用戶。一旦追星,其購買力也很容易超越年輕人。在北京演唱會現場,一位滿頭銀髮的阿姨就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我一直喜歡刀郎,如今兒女都大了,家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消費,所以決定痛痛快快給自己消費一把,也過一回追星的癮。」
中老年人消費力驚人
有業界人士分析指出,縱觀刀郎的演唱會,在票房火爆與觀眾情感共鳴的背後,正悄然形成一種新的文化消費風潮。可以說,從刀郎帶來的銀髮經濟來看,中老年用戶群體的精神需求市場已是一片方興未艾的藍海。
除了演唱會,中老年群體在短劇、視頻、讀書等領域也展現出驚人的消費實力。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其中50歲至59歲和60歲及以上群體分別佔15.2%和20.8%。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通過短視頻獲取資訊和情緒價值。這也是針對中老年群體的短劇產品能夠迅速走紅的重要原因之一。
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前兩個小時來到華熙LIVE·五棵松場館外,雖然氣溫已降至零下,人群中依然擠滿了戴着帽子,穿着羽絨服的中老年粉絲。他們有的在臉上貼了小紅心,還有的戴着刀郎的髮箍,舉着刀郎的應援手幅,熱情洋溢地合唱《2002年的第一場雪》《西海情歌》《駝鈴》等曲目。不少人在唱歌之餘激動大喊:「刀郎,加油!刀郎,我愛你!」
多位外地歌迷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聽演唱會的同時,還會順帶休假遊覽京城,人均花費多在5,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還有不少歌迷表示,後續將繼續搶票,跟着刀郎的山歌去旅行。
歌迷陪媽媽打卡遊京城
江蘇的王小姐給媽媽買到了一張門票,她請假5天專程帶着媽媽到北京遊覽。「刀郎演唱會的門票+北京遊,是我送給媽媽的退休禮物。」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除了演唱會門票外,還會去國家大劇院看一場演出。來自吉林的裴先生是一個音樂發燒友,出於對音樂的狂熱追求,開啟了「逐城聽唱」的旅程。「我這段時間一直在京津旅行,先是去天津聽了海來阿木的演唱會,又到北京聽刀郎。」
資深「刀迷」西安90後小伙史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持續搶票「陪跑」了七八次之後,他終於在今年得償所願。「以前從未來過北京,這次長城、故宮、頤和園等都準備去打卡,還有烤鴨等美食也要嘗一嘗。」
後續山歌還將繼續在多個城市響起。「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巡迴演唱會濟南站將於2月14日和15日舉辦。不少歌迷已經開始計劃與愛人一同前往濟南,享受這場充滿情感與旋律的音樂盛宴。3月份,刀郎將在上海、杭州和武漢3個城市,連開6場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