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憑闌處】長春行記
童 心
乘高鐵從長春西站一出來,北風立刻包圍了我,拍在臉上、鑽進脖子裏。即便那厚實的秋褲已然令我行走起來笨拙如熊,也抵擋不住那份東北的冷。不到5分鐘,我感覺渾身上下已經涼透了。「趕緊上車!」接站的大哥一邊接過行李、一邊用憨實的嗓音招呼着。他本沒這義務的,這一接一迎間,我感受到一份黑土地的熱情。
第一頓飯是烤全羊。我換上蒙古族服裝,按照當地習俗,為這餐飯「剪綵」。剪綵前,蒙古族的姑娘小夥載歌載舞,高亢悠揚的歌聲把蒙古包的故事和風情恰到好處地遞過來,令人倍感溫馨。吉林省很重視我們遠道而來的客人,嘉寧處長熱情地向我介紹餐桌上的「吉林味」。「吉林省是國家糧食供應的重地,黑土地上生長的大米又黏又香」,嘉寧處長言談間滿是自豪。
下午3點,我們來到長春客車製造廠。我和香港的一眾中學生在廠領導的帶領下,詳細了解了客車製造的工藝流程,更特別參觀了目前港鐵訂製的、正在生產線上的車廂!那一刻,我心裏有一種別樣的感受:大國重器,讓香港和長春,這相距幾千里的城市,聯繫得那麼緊密。
當晚,辛靜部長在長春南湖賓館設宴款待我們香港研學團一行。滿桌的吉林特色菜,令人目不暇給。有一道菜叫「黃金鈎」,很多香港孩子第一次見到那麼飽滿的「豆角粒」,瞪大了眼睛看不夠。席間,香港同學們向辛靜部長表示感謝的同時,更齊聲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繁星》。大家從背包裏拿出專門從香港帶去的五星紅旗揮舞起來,暖意融融的房間霎時成了紅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