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長者健步行 減痛症增腦力
隨着年齡遞增,長者因肌肉流失及痛症減少運動量,身體狀況隨之而每況愈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早前推出為期3年的健步行計劃,透過步姿矯正、「步行里數」獎賞及健步小組領跑方式,建立持續運動習慣,吸引全港20間長者服務中心合共1,200名長者參與,有71歲曾患肺病及乙型肝炎的長者,在體適能教練教導下,由原本「個肺弱到不斷咳」變成運動健將,同時擴闊社交圈子。
為期3年的「賽馬會老友動計劃-全城步賞,行住FUN」去年5月正式展開,透過體適能教練帶領下學習正確步行姿勢,鼓勵60歲或以上、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者,以步行開始增加運動量,長遠建立恒常運動習慣。計劃亦招募50歲或以上人士擔任健步領袖,每次帶領8至10位長者外出運動。截至去年11月底,健步小組已活動超過160次。
主辦機構日前於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舉行健步日暨計劃開幕禮,近千名長者及其家庭成員同創健步行紀錄。有長者開心指,透過活動改善了步姿,提升步行耐力及自信心,「運動後識咗好多老友記,行完山又一齊飲茶。」
跟進長者參與健步行後身心變化的港大護理學院教授余秀鳳表示,有273名長者近半年接受過3次評估,當中約三成為獨居長者,年齡層大部分集中於70至79歲,當中有一半已喪偶。結果發現,持續運動在體力及症狀風險均有明顯改進,例如小肌症風險由39%跌至29%,另有62%長者認為自己健忘,但完成健步行後,比率下降至只有47%。